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字数作文 > 3000字 >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

小编: 北巷以北

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一

【篇一】

诵读经典,享受最美的太阳,一路有你,便风雨无阻。——题记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丝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书海,我寻一本最经典的。

经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开书本,一切的烦恼忧愁,都离我而去。在我的脑海中,只剩下那壮阔浩瀚的故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房。

经典,让我学会了坚持。翻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仿佛看见那多日无猎物的老渔夫,仍然无悔地选择踏上那渔船,又一次踏上了途。这一次,他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他捕到了一条大马哈鱼,可血腥味吸引了鲨鱼,来与他争抢猎物,他并未灰心,在狂风暴雨中与鲨鱼战斗,终于带着大马哈鱼的骨架上了岸,傲然说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的,人不能被打败,无论前方的路怎样,我都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该来的总是会来,无法逃避时只能一战,纵使毁灭亦无悔!

经典作品,让我读懂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翻开莫泊桑的《羊脂球》,我看见了善与恶。我明白,善与恶并不在于职位大小,心中有爱,就已足够。

经典作品,如同一次旅行,将你带到苍凉的内蒙古感受古老的狼图腾,将你带到荒芜的孤岛与鲁滨逊一起生活,将你带到时而愤怒时而平静的海边聆听老人的信念,将你带到安静的旧北京与英子一起体会那种淡淡的哀愁。

经典作品,如同一次对话,一个其貌不扬眼神犀利的.中年人告诉你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和平,一位留着棕色长发的微笑的男人讲述着飞鸟与鱼的爱情,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先生正襟危坐批判着封建呼吁着科学,一位蓄着胡子的老学者,缓缓地解释着中国沿袭千年的“礼之用,和为贵”。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那些经典书籍,则是无法超越的传奇。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表,更多的是要从中收获知识与做人的道理。

无意间,经典名著已陪伴我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它的情节,它的天真,它的惊险,无一不甘落后牵动着我的每一根心弦。它们,就是世间最美的太阳,它们散发着光辉,永远都是神圣的!

诵读经典,享受这世间最美的太阳。漫漫书海中,我要挑选几本最经典的,一路上便不会寂寞。经典,一路有你,便风雨无阻!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享受着读书所带来的快乐。翻开书本,我默默地成长,合上书本,我看见百变的人生。

一本本经典让我们成长,看懂人生中的花开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长的脚步。

  【篇二】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精神的食量。好的书可以引导我们人生正确的道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学习,少走弯路。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涌现过许多优秀的人物。而《中华五千年》这本书则把这些事和人描写的更加的淋漓尽致。它概括了中国远古至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各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和经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中国的载体。

当我打开了远古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尽收眼底。圣人款款而来,岳飞的忠诚,诸葛亮的智慧,夸父的执着等等。一代代风流人物的精神让我崇拜。这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这本书以上自远古传说,下至辛亥革命。概括了各个时期的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化。

看着看着,我的视线里突然溜进一个人物----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神机妙算、聪明绝顶。《草船借箭》是个很著名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章节;内容讲的是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打造十万枝箭。诸葛亮动用了他的智慧,算出三天后必有大雾,所以马上回答:“都督不用十天三天就给造好。”三天后大雾来临,在曹操的军营前敲锣打鼓。曹操以为是敌军乘大雾来袭,于是下令放箭,不一会儿功夫草人身上长满了箭。等大雾散去,曹操方知上当。诸葛亮满载而归。读到这里我不由得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所折服,他的聪明令人难以想象,他的智慧怎不能让人感到惊讶!

我还读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故事,读到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军条约》的签订。读到了慈禧太后夺政权,捕八大臣,勾结入侵者,毒死东太后,读到了荣禄的出卖,导致戊戌变法的失败,读到了······

这本书让我读到了许多历史的知识,甚至以前不了解的知识。我敬佩诸葛亮的智慧,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懦弱!

中华五千年;让我们以千年为镜,审视自己,改造自己。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三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当我问你:“节俭是什么意思?”时,你当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提问:“那还不简单,节俭不就是勤俭节约的意思吗?我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了!”是的,节俭的意思我们一年级时就学过了。那时,老师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我们要节约饭菜,节俭一些,节俭就是勤俭节约,大家得节约水电!”老师的教诲我们都牢牢记在心中,但是我们又做到了哪些呢?

一天的课间休息时,我去洗手间,出来之后,我习惯性地洗手。这时,一名同学大开了水龙头,把头钻进水中,然后又把头拿出来,水龙头没关,那名同学的头犹如狗尾巴似的甩来甩去!我看见墙壁上贴着“节约水资源,紧关水龙头”十个显眼的大字,再看看那名同学的举动,我叹了一口气!然后伸手把水笼头关紧了。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它包含着我们中国人的形象,风貌。还表现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当你没有关紧水龙头时,你是否想到了那些缺水地区的情景;当你开着计算机、空调、电扇、电视时,你是否看到了停电时恐惧的画面;当你看见一套十分漂亮的衣服,父母舍不得买,而你又嚷着要买的时候,你是否又想到了父母挣钱的辛苦!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次零食,甚至少用一根笔芯,你都能节省下一点儿,当这些不起眼的一丁儿、一点儿、半分、半毛积累起来时,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节俭!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把节俭的美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就好比说《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却一个人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这就是中华美德之一——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有很多种体现,比如说:帮家长倒一次水、帮家长洗一次脚、陪弟弟妹妹玩……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说,现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随手乱扔东西,让大街变的到处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纸、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让清洁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归。试问对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洁工人,你的心里会怎样想?是否会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乱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乱扔垃圾了,做一个不会乱扔垃圾的中华人吧!” 这就是中华美德之二——不随手乱扔垃圾。

说到乱扔垃圾,我就会想起它的孪生兄弟:随地吐痰。随地吐痰也是一个坏毛病,把痰吐到地下,就会造成空气污染,对你,对我、对大家都是没有好处的。

其实要不做到这些也很简单,只要心里有这个信念,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就不会再出现了。

中华美德里还有乐于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而不是蔑视他。或者,在公共汽车上有空位时,我们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没有老人或身体不便的人,这时候,我们就要把位子让给那些人坐。

同学们,除了这些,中华美德还有很多很多。它经常会在我们中间出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拥有中华美德的中华人!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四

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篇一

“国学”,顾名思 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这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成语称为“六言六蔽”。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喜好好而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变成“六蔽”。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建议冲锋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因伤腿而送了命。这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故事,实际上也是说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道理。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讲信用,结果反而害了自己。这些教训都是非常深刻的。推而广之,“六言六蔽”实际上就是反对教科文,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这是要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的。

《大学》中又有一段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

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篇二

涉及到国学的定义,季先生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当听到中国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心中还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反正我是感到很沉重的压力和很肃然起敬的自豪感。呵呵,也许很矛盾吧。我们的身上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使命啊。“国学,一国固有之学问也。”“国学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的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

记得曾经在豆瓣的哲学小组看到过一篇很激进的文章,把科学说的一无是处,虽然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部分,我和作者有一样的想法,然而,说我们应该回到过去,科技一无是处,那在我看来恐怕也太偏激了。我认为,发展是必然的,引用季先生的话就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文化的发展是这样,恐怕一切的发展都是这样。我喜欢季先生说的科学是硬件,文化是软件的说法。算不算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举。我认为这样我们的名族才能真正的强大。也就是不仅要成为思想上的巨人,也要成为行动上的巨人,两者缺一不可。

季先生说,“只有东方文化才可以救人类。”对此我的看法是,其实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了解东方文化,我们都快把什么孔子老庄,什么易经佛教的,早就被我们遗忘到哪里去了。其实中国的文化真的很博大精深,很经得起推敲,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人,是不会对这句话有太大反对的。

“清华大学陈寅恪教授曾经说过的,《白虎通》当中的‘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的文化还有一个提法,是我们的特点,就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意思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这段话我也非常喜欢,很值得细细推敲。   “礼义廉耻,国之思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季先生说,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在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的特殊性非常之明显。世界上任何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可是内容这么全面、年代这么久远、涉及面这么广泛的道德规范,在全世界看来,中国是唯一的。

季先生说,他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的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变现是在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琢等。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写道,“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解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 季先生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

这里季先生谈到了佛教,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下,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的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庞朴先生说:加入说希腊人注意人与物的关系,中东地区则注意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是注意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的文化的特点是更多的考虑社会问题,非常重视现实的人生。

“子不语怪、力、乱、神。”

“未知生,焉知死。”

评价中国文化,探讨向西方文化学习这样的大问题,正如我在上面已经讲过的那样,必须把眼光放远,必须把全人类的历史发展放在眼中,更必须特别重视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公允和客观。我是主张人类文化产生多元论的。

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总共形成了四个文化圈:古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欧美的文化圈、从古希伯来起一直到伊斯兰国家的闪族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

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前进。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文明的河流不止西方这一条。他在其著作《历史研究》的结尾处,写道:当作者进行他的广泛研究时发现他所搜集到的各种文明大多数显然已经是死亡了的时候,他不得不作出这样的结论:死亡确是每个文明所面对的一种可能性,作者本身的文明也不例外。  季先生说,中国文化,在西方人士眼中,并不是只有一种看法,只有一种评价。撇开唐汉盛世不论,只谈十六七世纪以后的情况,也是剖有启发的。在这一段时间,在中国是从明末到清初,在欧洲约略相当于所谓的“启蒙时期”。在这期间,中国一方面开始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也大量西传。中国经籍西传,不但影响了欧洲哲学,而且也影响了欧洲政治。

“(中国传奇)并不像人们所猜想的那样奇怪。中国人在思想、行为、感情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动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他们还有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总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常谈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还有许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礼仪。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

-- -- 歌德《歌德谈话录》

这是歌德晚年说的话,他死于1832年。我认为政治和文化真的有很大关系。他死后没多少年,欧洲对中国的调子就逐渐改变了。鸦片战争使中国这只纸老虎的一切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西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五

导语:诵读经典,享受最美的太阳,一路有你,便风雨无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请大家认真阅读!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1】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对我有恒大的影响,应为我一直无法懂得其中的奥妙,一直到我看了《西游记》才知道。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起初我接触他,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的一个朋友送来一大箱的书,那位叔叔临走前对我说:“你一定要看书哦,因为书中有宝贝哦!”我翻开了西游记还没找到“宝藏”就已经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了:孙悟空大闹天空,闹得玉皇大帝拿他没了办法……

看完了《西游记》后,我躺在床上沉思了起来:叔叔说的宝藏,我想就是知识吧!

随后,我又看了几本沈石溪的书,每一次看都有一种身临其近的感觉,而且,越看越想看,让我成了一条“小书虫”在“知识海洋‘中畅游,知识就像一座宝库,要读了才能有收获。

其实说一句老实话,读书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要比你在电脑前”大开杀戮“好上一百倍,因为读一个小时书可以让你心静下来,并且写作上有提升,要是你玩一个小时虽然放松了,但一点没学到不就等于浪费时间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书那到处都是文盲,那科技就不像现在了。随着生活速度变化,许多人忙的静不下来看一本书,不过,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停下脚步来看一看书。

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懂得”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2】

诵读经典,享受最美的太阳,一路有你,便风雨无阻。——题记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丝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书海,我寻一本最经典的。

经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开书本,一切的烦恼忧愁,都离我而去。在我的脑海中,只剩下那壮阔浩瀚的故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房。

经典,让我学会了坚持。翻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仿佛看见那多日无猎物的老渔夫,仍然无悔地选择踏上那渔船,又一次踏上了途。这一次,他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他捕到了一条大马哈鱼,可血腥味吸引了鲨鱼,来与他争抢猎物,他并未灰心,在狂风暴雨中与鲨鱼战斗,终于带着大马哈鱼的骨架上了岸,傲然说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的,人不能被打败,无论前方的路怎样,我都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该来的总是会来,无法逃避时只能一战,纵使毁灭亦无悔!

经典作品,让我读懂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翻开莫泊桑的《羊脂球》,我看见了善与恶。我明白,善与恶并不在于职位大小,心中有爱,就已足够。

经典作品,如同一次旅行,将你带到苍凉的内蒙古感受古老的狼图腾,将你带到荒芜的孤岛与鲁滨逊一起生活,将你带到时而愤怒时而平静的海边聆听老人的信念,将你带到安静的旧北京与英子一起体会那种淡淡的哀愁。

经典作品,如同一次对话,一个其貌不扬眼神犀利的中年人告诉你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和平,一位留着棕色长发的微笑的男人讲述着飞鸟与鱼的爱情,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先生正襟危坐批判着封建呼吁着科学,一位蓄着胡子的老学者,缓缓地解释着中国沿袭千年的“礼之用,和为贵”。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那些经典书籍,则是无法超越的传奇。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表,更多的是要从中收获知识与做人的道理。

无意间,经典名著已陪伴我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它的情节,它的天真,它的惊险,无一不甘落后牵动着我的每一根心弦。它们,就是世间最美的太阳,它们散发着光辉,永远都是神圣的!

诵读经典,享受这世间最美的太阳。漫漫书海中,我要挑选几本最经典的,一路上便不会寂寞。经典,一路有你,便风雨无阻!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享受着读书所带来的快乐。翻开书本,我默默地成长,合上书本,我看见百变的人生。

一本本经典让我们成长,看懂人生中的花开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长的脚步。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六

《孝经》教会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读了《孝经》,我受益匪浅。

孔子说:“百事孝为先”。《弟子规》里也说:“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读到这里,我想起平时我对妈妈的种种不好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平时我对妈妈总是呼来唤去的,我以为妈妈生了我,就要为我服务,什么就得依着我。于是就连一点点小事,我都要妈妈来做。本来洗碗筷、打洗澡水等这样的家务活我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但是我却不做,全部要爸爸妈妈为我做,他们对我百般依顺,我对待他们却完全随着性子。有一次,我被作业难住了,心情不好,爸爸妈妈来叫我吃饭时叫了我好几声我都不理他们,最后才凶巴巴的对他们吼道:“我心情不好,别来烦我!滚!!”爸爸妈妈不但不生气,还温柔地安慰我。现在读了《孝经》,学了《弟子规》,再想想老师说过的话“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我知道我错了!我已经长这么大了,还对爸爸妈妈大吼大叫,一点点小事情都愿意去做,以后怎么能做大事呢?

我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羞愧。古人说“有错就改不算晚”,我决心“亡羊补牢”。从今以后我一定以孝为先,好好对爸爸妈妈,不会再对爸爸妈妈大吼大叫,不会再乱发脾气了,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我也希望所有的人能像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一给予一点关怀,用我们的爱心,真心去帮助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充满爱,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七

“国学小名士”电视选拔大赛活动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教育厅、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承办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活动将以“传承经典、颂扬美德”为核心理念,旨在让青少年在国学经典道德篇目的学习中“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打造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平台。

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梦回大唐盛世,与李白同游山水,与王昌龄共战沙场,与杜甫齐忧民生;梦回如花的江南,驻足于怡人的风景,醉心于三国的争霸,感伤于西厢的悲怆。千百年前的水缓缓淌过,冲走了千百年前的往事;千百年前的风轻轻拂过,吹散了千百年前的记忆;而那历史的印记、文化的烙印、习俗的传统,是永恒的,是我们不变的荣光。

——题记

一轮明月引起了李白心中思乡的情思,渭城的朝雨打湿了王维的衣裳,巴山夜雨涨满了李商隐的秋池……寂静的.午后,我闭上双眼,“国学小名士”们神采飞扬、慷慨激昂的诵读浮现在脑海,带我进入诗文经典的美好意境……

品《孟子》,怎能不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坚强意志而动情?品《离骚》,怎能不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而折服?品《诗经》,怎能不为男子对女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品《论语》,怎能不按孔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谆谆教诲来反思自己?品《史记》,怎能不以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远大抱负来激励自己?

中华文明五千年书卷飘香,中华古韵几千载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那灵秀隽永的诗歌、荡气回肠的诗篇,是哪怕再发达的高科技也无法代替的一抔黄土啊。而今,多少人醉心于“哈韩”“哈日”的潮流中,多少人沉迷于无休止的日漫韩剧中,多少人不曾了解《论语》《孟子》的故事,多少人未听说过昆曲的历史;多少人不知道有一对叫做龙凤的图腾,多少人不知道有一件叫做霓裳的羽衣,多少人不知道那辉煌的大唐盛世,多少人不知道那孕育我们千年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多少种语言在正在流逝,多少种民间习俗正在消失,多少种器乐技艺已经失传,多少处文化遗产与古建筑正在在被破坏……在这个科技、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我们却离传统的故乡越来越远了。

传统文化是美丽的,是永恒的。它是不变的荣光,是千百年来的传承,是祖先的精神积淀,是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的精神食粮,是无论何时也不能忘的本。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缕缕书香中找寻历史的踪迹,成就灿烂的辉煌,共圆我们的中国梦。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八

悠悠华夏五千年,留下了多少民族传统文化呀。本学期最后一节国学课的结束,我又学到了许多知识呢!经典的诗文,精炼的句子,它教会我做人的道理,端正了我的言行,于是,我便在经典中感悟着,成长着。比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爱指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对人好。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同学相处中,只有相互关爱,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仁爱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力量,需要不断积累,需要自身的时时呵护,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提升的一种修养。

我还受到了许多启发呢:“能五者于天下。”恭:恭敬、宽:宽容、信:诚实、敏:勤勉、惠:慈惠。“恭则不悔。”要想得到善的待遇,就先要以恭敬之心去面对他人。人人如此,那我们的校园风气将更和谐,更美好,更向上!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仁爱的心,让这心中一直含着一颗化不尽的糖,让它甜蜜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爱,我们的世界就会更美好!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9篇】九

从老师教我们唱《三字经》这首歌开始,就深深的被她吸引,一遍又一遍的读。《三字经》包含了各类知识,它分为六个部分。

“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让我明白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使我明白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让我了解了一些名物常识;“烦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让我快速浏览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我游历了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口而诵,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力”我深知只有学习勤奋刻苦,长大才能有所为。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香九龄,能温席”,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年纪虽小,却懂得子女都应该孝顺父母的道理。为照顾父亲,在炎热的夏天,小黄香拿着扇子在爸爸的床边,把枕头、席子都扇得凉凉的,把蚊虫都赶得远远的,然后才恭恭敬敬地请父亲去休息。冬天天气寒冷,黄香每天晚上替父亲铺好被褥后自己先钻进去,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冰凉的被窝,然后再去请父亲来睡。小黄香九岁就能如此体贴的照顾父亲,我们的九岁又在干嘛呢?

学习《三字经》,体贴父母,感恩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