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范文 >

秦岭违建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小编: admin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下面对联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秦岭违建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秦岭违建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观看纪录片后,深刻认识到了我们党中央严肃查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的重大意义,看到了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作为一名青年同志,我更要看到自己身上维护绿色生态环境的责任,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国家青山绿水的伟大号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勇于担当,不走形式主义,不搞官僚主义,不做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的事情,把党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落地实处。

秦岭违建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一、汲取问题教训,强化政治意识,始终把讲政治、讲规矩作为最高政治准则,把坚决贯彻“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到具体人和事,做到政治立场始终不移,政治方向始终不偏,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党中央严肃查处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对相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出处理,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决态度。我们需结合工作实际要认真对照查纠,抓好我们自身的整改落实工作。

三、通过观看学习,深刻认识到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提高站位讲政治,任何时候都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秦岭违建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

一是要以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及所反映出的干部纪律作风等严重问题为戒,时刻将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在工作中要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从灵魂深处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坚定政治立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和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理解和认识,强化政治保障、筑牢思想基础、明晰行为指引,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形成思想、方向、行为的高度统一,坚定不移的做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践行者。

三是要深刻汲取教训,持续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全力践行“两个坚决维护”。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项工作上来,讲政治、讲担当、拼奉献、比赶超,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

秦岭违建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4

提及生态保护,其中最典型的反面教材之一,就是曾经备受舆论关注的“秦岭违建”。

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更是涵养八百里秦川的一道生态屏障。前些年,有些人盯上了秦岭的好山好水,试图将“国家公园”变为“私家花园”,不断出现违规、违法建设的别墅,像群贤别业、达观天下、草堂山居、山水草堂等别墅项目,甚至成为西安房地产的高端代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针对“秦岭违建”,从2014年5月到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对此类问题,就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放手”。2018年7月31日起,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行动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展开:违法建设别墅查清一栋拆一栋,然后复绿复耕,1194栋违建别墅被彻底整治。

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甚至是腐败行为的袒护下,“秦岭违建”曾一度数年坚挺不倒,但最终还是“倒掉”了……“非知之难,行之惟难。”一段时期以来,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从秦岭北麓的违规别墅,到洞庭湖畔的超级矮围;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度存在的违法违规开矿、企业偷排偷放等问题,到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建酒店、别墅、高尔夫球场,一个个重大生态环境事件,一个个反面典型案例,无不启示我们:只要绷紧了政治纪律这根弦,以钉钉子精神的钻劲和韧劲,“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所有违建早晚都会轰然倒塌。秦岭违建整治也再次提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钉钉子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一些建筑影响破坏了周边风景名胜和水源地保护,与人民群众心心念念的生态环境格格不入。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理应全民共享,岂能任意侵占或破坏?所以,不管在哪个地方、涉及哪些人,只要存在,不管体量大小,都要毅然决然进行拆除,不能有任何的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