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叙事 >

评剧教学设计案例【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评剧教学设计案例【精选3篇】一

评剧简介

摘要:评剧,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曾经被封为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评剧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要知道它的形成、发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希望我们可以树立起保护评剧,保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评剧、雏形、发展、成兆才

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前,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剧便在其中,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近百年来曾被几代人视为低级、简单落后的传统评剧瞬间成为受国家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贯穿于创作、表演和传承之中,蕴含在艺术发展全过程中的口头传统,是评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同时又是它在艺术上民间性的充分体现。

评剧,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曾经被封为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1909年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

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1]。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今天盛行的是东路,流行于华北和东三省,在南方也有广大观众。西路评剧又叫“北京蹦蹦”,是在东路评剧梆子、老调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腔调高亢,板头丰富,别具风格。辛亥革命前后在北京及京西各地演出,很受观众欢迎,以后濒于绝迹。

评剧的奠基人是河北唐山的成兆才,成兆才的艺术生涯是多舛的。在艺术实践中,成兆才深感对口莲花落节目单调,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和演员的艺术水平发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他开始编写《乌龙院》等拆出剧本,作品多为移植、改编其他剧种的剧本,从此开始他的创作生涯。他编写的剧目,表现了清末农村生活的某些侧面,反映了农民中间朴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善于表观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

评剧的男腔和女腔,是在莲花落、蹦蹦戏的音乐基础上,逐步吸收并借鉴梆子、京剧的唱法形成的。伴奏以胡胡(板胡)为主,打击乐器与京剧大体相同。评剧女腔是由月明珠等人创造的,男腔是由倪俊生等人创造的。

评剧唱腔是在唐山民歌、莲花落等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东北二人转、京剧、河北梆子等冀东和京津一带地方戏曲的音乐成分形成。其特点为抒情性强,流畅自然,乡土味浓。唱腔为板腔体结构,由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等四种节拍形式组成。常用的板式有慢板、反调慢板、二六板、垛板、流水板、散板、尖板等。

慢板即一板三眼,是评剧唱腔的基本曲调,过去为旦腔专用,后来逐步发展为旦、生共用。慢板由上、下两个各四小节的乐句组成,每句又可分为三个小分句,其特点是多从头眼(第二拍)起唱,分句常以小过门来加以衔接。

反调慢板,是在正调慢板基础上,利用转调手法发展而成,旋律性和抒情性均较强,常用来表观悲伤、哀怨的情绪。

二六板,一板一眼,是评剧唱腔中最常用的一种板式,既可抒情,亦可叙事,各个行当均可应用。又可分为小生二六与原板二六两种形式。小生二六的上、下句各为六小节,每句常由两个分句组成,是生行的主要唱腔。原板二六的上、下句各为四小节,是旦行的主要唱腔,其他行当有时兼用。

垛板,一板一眼,旦腔应用较多,其特点是节奏感较强,常为板起板落,速度变化较大,又分快、慢两种:慢垛板擅长叙事,快垛板擅长抒情,特别是表现激动的情绪。

流水板,有板无眼,生、旦共用,其待点是唱词与旋律结合密切,口语化,但旋律性不强。散板,无板无眼,节奏较自由,旋律扩展与缩减的变化较大,由于伴奏上的区别,又可分紧打慢唱,慢打紧唱等形式。

尖板,无板无眼,系从河北梆子唱腔中吸取来的,起始过门与锣鼓仍与河北梆子保持相同格式。除了这些基本板式外,建国后还发展了许多新的板式,从而丰富了唱腔的表观力。

辛亥革命后,成兆才依据当地的时事新闻创作和改编了《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枪毙骆龙》《枪毙骆虎》等,基本上奠定了评剧以演现代剧目为主的特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演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如小白玉霜和韩少云主演的《小女婿》、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以及《金沙江畔》、《夺印》、《野火春风斗古城》;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山里人家》《疙瘩屯》《黑头与四大名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优秀现代剧目。

评剧,是深受人民喜爱的剧种之一。在商品大潮和现代艺术传媒高度发达的影响下,戏曲艺术中的许多剧种出现了危机,无不在一种艰难困境里求生存。与其他姐妹剧种相比,评剧在唐山风景独好。

目前,唐山市、县(区)共有评剧演出团体10余个,它们活跃在滦河两岸的冀东大地上。其中除少数靠政府拨款外,大部分自收自支。平均每个团每年演出300场,收入约60万元,观众人数达80余万。剧团常年演出,维持了剧种生存。同时,也满足了广大观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剧团除了常年演出传统戏以外,还坚持排演新剧目。如滦南成兆才评剧团创作演出了现代戏《冤家-亲家》《哑女》,丰润区评剧团创作演出了《班魂》《曹雪芹》等等,在演出中受到了观众欢迎,并在省戏剧节和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荣获大奖。近年来,迁安市诞生了两个民营评剧团,即迁安市百花评剧团和迁安市洪影评剧艺术团,剧团从成立伊始充满了活力,他们每年分别演出400多场,收入近百万元,还创作演出了新剧目《刘胡兰》《戚继光》,为剧团的体制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并且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演出体制。

在唐山活跃着许多业余评剧团,如唐山市退管会银凤评剧团、开滦矿评剧团等等,它们常年坚持排练演出。在农村,逢年过节临时组建剧团,如遵化市杨店子乡水峪村农民自己写剧本。自己排演了反映农村生活的现代戏《三间大瓦房》,受到了当地农民欢迎。评剧不但受到冀东一带农民喜爱,唐山市民也对它情有独钟。每当市评剧团演出,剧场观众均在八成左右,只要一演出《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秦香莲》等经典剧目,场场爆满。在中国评剧艺术节上,中国评剧院带来了《杨三姐告状》怍为展演剧目。观众热情高涨,演出前一张票竟到几百元。唐山人对评剧艺术的深情,其他地区的观众无法相比。唐山各级政府为了扶持家乡戏——评剧,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剧目以及优秀表演艺术家。评剧与各兄弟剧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

目前,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唐山各评剧团体的弊端也日渐突出。现在各评剧团每年演出的场次在农村占70%,平均年龄40岁以上的观众占80%。

存在的问题是:每个剧团演出的剧目大致相同。且创作新排的剧目艺术水平不高,在观赏性上,很难与传统经典剧目相抗衡。某些剧团在农村演出,只顾场次,不求艺术质量,台上演员不知道下面该念什么,台下观众来提醒他,个别演员把别人的唱腔唱到了自己的头上。这样的演出观众怎么会满意呢?唐山作为评剧的摇篮,曾经培养了月明珠、韩少云、花淑兰、洪影等一大批著名表演艺术家,他们为评剧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年轻从业人员的学习楷模。我们今天的评剧演职人员,急需要普遍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增强事业心,兢兢业业献身评剧艺术。经济收入、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农民,迫切要求看高水平的戏,看货真价实的评剧艺术家的表演。剧团需要勇于革新的表演艺术家。同样需要高水平的编导、音乐唱腔设计。目前,各剧团基本上没设这方面的专职人员,大部分由演员和乐队伴奏员兼任。为了摆脱逐渐走入困境的评剧艺术。业内人士无不呼吁创“精品”再造评剧辉煌。

在唐山有一个偌大的观众群。他们把欣赏评剧当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演戏看戏情感交流的通道。人们从台上懂得了善恶美丑的道德标准,感受到人世间的喜乐悲欢,那优美的声腔艺术让他们得到了精神陶冶。先辈创造了评剧,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后辈人身体中流的是与先辈们同样的血,乡情乡韵割不断,人民群众需要这门艺术。

评剧教学设计案例【精选3篇】二

评剧专家助力北京戏曲艺术教育

李雪

2013-02-2814:38:00来源:中国文化报2013年02月28日

2月25日,国家一级演员张德福、谷文月、刘萍、李惟铨以及国家一级作曲刘文田受聘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教授,他们将从教学督导、开设讲座、录制教学资料等方面为该校评剧专业提供指导。

曾在《刘巧儿》、《祥林嫂》、《杨三姐告状》等经典评剧剧目中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德福就规范评剧教育提出,由于时代变迁,表现现代生活的评剧越来越多,题材变了,学校教育却还停留在传统教学上。他呼吁加强评剧行当建设,树立“大评剧”观念,评剧界应团结起来“唱讲究戏,不唱将就戏”。

中国评剧院院长王亚勋则表示中国评剧院会在师资、实践方面与北戏实现对接,为评剧事业发展提供展示和提高的平台。河北省唐山市是评剧发源地,会上,北戏院长刘侗为唐山市艺术学校颁发了生源基地牌匾。今后北戏将选派教师到生源基地授课,从中选取优秀学生到北戏深造。

评剧教学设计案例【精选3篇】三

评剧《珍珠衫》选段王冠丽唱

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

一定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

他怎能到此这里身遭横祸

可怜他青年这个样儿的命薄

奴不才伤风化我的丑名儿难躲

善心的夫啊口角严

人家积了那个大德呀

送来了箱笼儿一十六个

绸缎衣单夹棉

一件也没有折

似这等热心肠儿

护庇与我

可羞死个奴哇

难见天地与神佛

他犯此人命事非同小可

我只得设计策搭救他的命儿薄

奴家我的心事

我是如此而做

又不知人情话儿是从他们哪头儿说痴痴乜呆

无计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