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商业调研报告总结【精选3篇】

小编: 北巷以北

商业调研报告总结【精选3篇】一

芗城区社区商业调研工作报告

芗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九龙江西、北溪下游,面积26

4.59平方公里,人口44.48万人,辖区4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是漳州市的中心城区,也是漳州市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芗城区在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大力实施“工业兴区、开放强区、商贸富区”的战略指导下,在快速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区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推进社区商业服务工作的发展。截止2007年10月份,全区三产营销额达到139.81亿元,三产增加值27.66亿元,拥有闽南商业批发市场、新城综合大市场、新城茶叶大市场、东南摩托车市场、东南艺术古玩市场等大大小小13个专业、综合商品市场,年贸易额达

12.1亿元。商品贸易日益繁荣,沃尔玛、吉马超市、香港岛内价超市、中闽百货等一批零售企业相继落户,超市、连锁店、专卖店、购物中心、日用小百货专柜等星罗棋布,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心城区的经济地位日益突显。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芗城区旧城改造、城市扩容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变化,社区服务功能大幅提升,社区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断增加,经营业态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调查看,目前,芗城区共有社区69个;各类社区商业网点近1000个,经营方式有餐饮、超市、各类中介、便利店、物流、

食杂店、洗衣店、维修店、回收站、书店、冲印店、药店、家庭服务站、大众浴池等。社区商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商业网点发展迅速,“双进工程”服务对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社区商业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仅面向广大居民,更侧重于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等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以及为下岗、失业人员的提供再就业服务。

2、社区商业网点呈多业态发展趋势。社区商业过去以商业零售业网点为主,仅限于食品、日用百货、美容美发等行业,近年来,一批新兴业态的社区商业网点应运而生,现已发展到几十个服务项目,如保姆、清洁维修、物业绿化、家教、技能培训、网络服务、婚庆礼仪、餐饮、保健、社区医疗、代理、中介服务等多个门类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3、新社区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功能较为齐全。随着中心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加速了新社区的建设,新社区的建设又带动了社区商业的发展以及周边商业中心的发展,其商业设施、网点分布、商品结构与服务功能均较为齐全,明显优于老社区。

4、传统商业和服务业在社区商业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发展。近年来,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商业应市场需求得到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商业网点渗透到社区的大街小巷,并在社区内及其周边形成一定规模。同时,社区沿街各类小型商品市场得到发展,有蔬菜市场、干果市场、水产品市场等,为社区居民消费购物提供了便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商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指导。目前,社区商业在发展中较多的商业网点与社区住宅混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并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其中建在居民楼底层或楼内的餐馆、酒店以及各类服务机构影响较大,形成的民企纠纷较多。社区商业与区域性商业中心在功能定位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和有效监督。

2、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老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慢、基础差。在这次调查中看到,一些老社区商业设施简陋,功能不全,一般是利用自有房屋,或者临时搭建,甚至是违章建筑开办的。这些小店小铺以经营副食为主,商品单

一、质量低劣,购物环境和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社区居民购物不便,许多日常消费需要跑较远的路,且社区的服务功能不健全,与建设“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提出的社区商业发展目标差距较大。

3、社区商业基础设施较差,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普遍提高,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的消费特点,社区商业低水平、低层次的服务状况与之不相适应,亟待改善。在调查中,有的反应社区没有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反应社区没有蔬菜市场,居民买菜不方便;有的反应家政服务业没有形成,居民寻求家政服务很不方便;有的反应社区商业网点不能仅依靠小店小辅、小商小贩提供商品和服务,要提高档次,保证质量等等。从反应的情况看,社区商业的服务功能普遍滞后于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加强社区商业基础设施的规划

和建设,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社区双进工程的重点工作。

三、推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设想

1、应合理规划,完善社区商业业态。应由政府牵头,会同商务、规划、建设、房管、财政、城区、工商、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网点改造规划。如: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及标准、分类等做出明确规定;业态业种10种左右,建议包括配送餐饮连锁店、小型超市、菜市场、食杂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洗染店、照相馆、旧货废弃物回收站、家庭服务、书籍音像店、药店等。

2、应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确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一是选择、培育有实力的配送餐饮企业(由中心厨房统一配送至社区连锁店)进入社区商业示范区,实施包括“早餐工程”在内的大众化餐饮,保证居民在社区内就能够方便地吃到有保障、质量较好的早餐、快餐;二是鼓励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在社区新建和改造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无公害蔬菜瓜果连锁店,建设生活保障型的商品配送中心,解决居民生活不方便、消费不放心、不安全的问题;三是支持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新建或改造便民家庭服务网点,搭载各类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等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四是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进入社区,形成以社区、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五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

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3、应鼓励和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补充现有网点的不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客户需求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储存客户信息,为居民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务。大力提倡社区骨干企业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的“三上门”服务,延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提倡和鼓励社区商业企业组建专职的便民综合服务小分队入户服务,同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畅通的联系渠道,开展以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为宗旨的便民有偿服务。

4、加强小区建设配套设施,在规划小区建设时就进行一些社区商贸配套服务的建设,特别是对居住环境影响较大的酒店、餐饮业,应规划餐饮一条街,对经营场所统一设计环保设施,如油烟、污水、噪音等的处理、排放设施,解决餐饮、住宅混杂扰民问题。根据便民利民原则,在小区建成后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多业态,服务功能齐全的商业、服务业进驻设点开店,建立齐全的社区商贸配套。

2007年11月14日

商业调研报告总结【精选3篇】二

商业步行街调研报告

——以中街为例

吴艳红16804001312级风景园林

前言:商业街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群体。它由许多零售网点共同组成。历史形成的传统商业街,往往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它们是城市的名片,体现着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以沈阳市中街及其周边的商业区构成的城市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关注像这样的城市中心区域一样由以不同速度运动着的人群占据的,并能产生出丰富、实在的社会关系和可栖居的场所感的叠加和界面的潜力。将不同的运动循环、速度和时空特征融入产生场所的交界面中,力求使这一区域在空间和行为上取得和谐。并且关注中街城市中心区商业空间组织方式,关注该地块对城市特色的体现,如何让中街这类城市中心区融汇历史与现代,通过交通,界面组织等空间元素更好的展现城市独有的风貌,塑造更好更具地域性特色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强化中街的场所精神,体现中街“中国最早商业步行街”的商业价值,提升城市商业空间形象。

沈阳著名的商业街——中街,有380多年历史,号称“东北第一街”。后金将明朝所筑砖城进行改建扩建,按照中国历史上流传的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说,将原来的“十”字型两条街改筑为“井”字型4条街。即今沈阳路、中街路、朝阳街、正阳街。

当时,中街路称四平街,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街长579.3米,宽11.7米。如今的中街已成为沈阳第一条步行街.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买卖兴隆,一派欣欣向荣之意。

1.人文历史

沈阳市中街是全长1500米的沈阳中街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1625年,“大金”迁都沈阳,经济更趋繁荣,四平街(今中街)便形成了。吉顺丝房、老天合绸缎庄等大百货商店,多集中在街路的南北两侧;丰富多采、琳朗满目的小商品行市(市场),都散布在沿衔的胡同里。沈阳中街,也是中国第一条步行街,是沈阳历史悠久、交易繁华的商业区,是早期城市的商业文化中心,自明清开设以来,距今已有三百八十多年现在历史。这一地区现存多栋保护建筑。沈阳中街始建于1899年,它是沈阳市早期城市建设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从前清皇封御赐的荣耀,到今天遐迩闻名的繁华,中街见证了沈阳商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沈阳中街作为历史悠久发展成熟的城市商业中心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沈阳中街城市风格鲜明,中街及其周边的环境就能较好的体现沈阳市的城市风貌,沈阳故宫,沈阳老字号吉顺丝房旧址,风格统一地反映了沈阳的城市特征。

2.人性化商业区2.1空间界面

从构成角度来讲.街道空间是由铺装为主的底界面、立面为主的侧界面构成的。立面及其层次影响着街道的体量,建筑物的体量限定了街道的内部轮廓线,底层平面限定了街道空间的平面形状。沿街建筑立面的形式整体较为规整,突出老字号和特色店铺的设计。开放空间内设施十分便利,体现开放空间的人性化。外地游人不熟悉环境、逗留时间长.更需要完善的餐饮、休憩和残障设施。结合沿街立面整体的规划,广告牌的规格,放拳高度,面积比例等也有一定规范,与建筑立面相互烘托,营造商业氛固。对主要空间界面的色彩、造型风格等方面应作出相应调整及控制要求,对环境设施及部分环卫设施作出相应细化布局和控制要求,以协调统一整体的环境景观。但是底面即地面铺装的材料、色彩、图案作为限定空间和引导路径的重要元素其功能并没有良好发挥,导致在行为过程中空间定向需求的极大不满。

2.2步行网络

良好的步行系统可以促进城市公共空间功能运转效率,优化空间景观结构与肌理,增加空间形式的丰富与变化。结合胡同,改善空间尺度,向南北开辟若干6—10m宽度的树枝状小型步行街,其宽高比

回归传统尺度,控制在1~25之间。依照传统商业街的风貌以不同主题进行建设,营造出富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感的空间感受。措施包括拓展和加密步行空间,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空间体系,塑造多形态小尺度空间等。改善现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单一化,促成不同区位、不同城市功能背景下的公共空间性格与情趣的多样化,同时又照顾到其间的相互呼应,达到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完美平衡。

2.3形成文脉纽带

调研发现,现有公共空间的文化含量不足,规划要对现有重点历史遗迹通过修复开辟空间改善环境,规划历史文化区域等多种手段形成时间维与空间维的文脉纽带。文化特质上关注城市文脉,反映城市环境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唤起人们对城市的集体记忆,充分挖掘中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时代精神,展示城市现代文明。小型商业店铺充分整合橱窗和建筑立面,在统一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可突出老字号和老沈阳的地域特色。主题雕塑和小品设计要突出当地特色。

2.4休憩设施

座椅、休息亭等休息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步行街空间质量,还为行人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场所。座椅不仅是休息设施,更是

影响公共空间活力的关键性因素。通常情况下,商业步行街中并没有足够舒适的座椅,但人们对座椅的需求量非常大。只要有条件人们就倾向于随处就坐,而且提供的座椅越多,休息的人也越多。在国内外许多城市中,公共建筑和纪念碑的踏步、花池都成为次一级的座椅被使用,喷泉的边缘,消火栓都成为游人的临时休息选择。中街除了现有的休息设施较少,不仅仅需要提供更多的休息座椅.还应该结合绿化.雕塑甚至广告等来设置。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认为:“在评价特定区域中公共环境的质量时,必须把能否为人们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他还提出了“坐席景观”的说法,指的是各种环境设施的基座、边缘设计成可坐的,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座椅。因此,提供充足休息设施是激发步行街空间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购物者倾向于就近休息,当空间中有座椅时.将吸引大量的人停留,长时间的停留是其他活动发生的基础。休息人群的密度维持在一定水平,空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力和吸引力。

2.5道路交通状况分析

道路尤其是步行系统是人们认知城市商业空间的路径,从这个角度交通组织也是空间序列的组织。从交通通行上看,由于地处繁华区域,这一区域交通压力较大、在步行街道路与机动车道交叉口处,人流与车流交汇处,正处于关键地位,故极易造成交通拥堵。由此可见,部分关键流动空间面积狭小,高峰时期人流疏散缓慢。

多个地铁站出入口分别位于不同街区,适当地分散开了交通高峰期的大波人流,同时由于地铁站位于商业街这种中心区域更加有利于商业发展。但停车泊位的空

间有限,作为商业贸易繁荣的中街商圈,停泊位供给过小。从空间认知上看,公共空间中在支持步行活动的基本功能时,中街商圈的商业从空间格局、路径到底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3.地域现状分析

作为公共活动中心,城市中心区往往集中体现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不同于城市的一般地区,它具有公共性强、建筑密度高、交通指向集中的基本特征,它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沈阳中街作为城市的中心区之一,有明确的交通流向,人人流密集运动速度快,交往行为频繁,是比较成熟的商业中心区。

中街是沈阳历史悠久的繁华商业区,也是沈阳最早形成的商业中心。中街路全长1500m,分布着约198家大小店铺。年销售额约150亿元,平时客流量约60万人/日,节假日超过100万人/日,是沈阳市人流密度最高的商业街区之一。中街路为东西走向,分三段。本次调研范围主要限于商业街中段的步行街路段,即西起正阳街,东至东顺城街,中间有朝阳街穿过。同时,中街的地下商场也是客流量繁茂的重要街区。

沈阳中街在不仅人文上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作为商业公共性空间,这一区域还保有比较完整的、很有改造空间的广场,保持了较高的空间公共性,有比较高的改造价值。但中街作为人群运动速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从人在空间的行为上说,该区域存在交通混乱,交

往空间过少,绿化水平偏低等一系列问题。中街空间基础良好。该区域有传统商业步行街区和店间广场较开阔的空间,加以利用会成为出色的公共交往区域,改造空间很大。

沈阳中街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设计改造步伐不能完全同步的原因,在区位上存在一定劣势。首先,主要步行路段与车行交通交叉,致使繁华区域常常拥堵。由于贸易过于繁华加之此处人流很密移动速度过快,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且公共设施如地下通道,休憩座椅,垃圾桶等基础公共设施配置不够,功能没有发挥,利用率低,更让环境显得杂乱。

其次,大量开敞的空间没有善加利用反而小处异常拥挤。开敞的公共空间利用不够,公共区交往性低,细节的处理不当将影响对空间的感知,进而影响行为。造成广场内局部空间异常拥挤整体的空间主题不明确,影响在空间中的行为活动空间应有的主题没有被强调,无序流动行为效率低中街的文化特色不够突出。建筑与其他小的节点各式林立,不知所云。外表面老化使环境更加杂乱,集中反映为人们在这个空间中的定向需要不能被满足。

通过调研可知,沈阳中街作为商业中心有它独特的魅力,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街历史文脉没有很好的凸显、购物环境过于喧嚣、基础设施有待改善,中街发展中地方文化特色缺失、购物环境

尚需人性化等问题,不利于传统商业街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应结合调研结果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定位,重视文化因素对于商业街发展的重要作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购物环境;进行街区空间微调,打造开阔人性化空间;进行交通调控,避免交通高峰期拥堵等。

商业调研报告总结【精选3篇】三

××商业项目调研报告

(附件)

一、区域概述:

陶然亭板块为南城的老城区,它北起前门西大街,南至南二环,东起前门大街、永定门大街,西至右安门大街。其中涵盖京城两大园林:建于1952年的陶然亭公园和建于公元1420年的先农坛。区域内主街道传媒大道北起宣武门,南至南二环滨河路,全长3.2公里,道路规划宽度为70米,东西纵深开发宽度为100米至200米,与新建成的广安大街交叉。国际传媒大道近距离辐射西单商业街、金融街、王府井。宣武门大街、广安大道、地铁四号线、地铁二号线与传媒大街纵横交汇,是商务办公、企业经营、休闲居住、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社区。而区域内太平大街也将拓宽到50米,位于陶然亭北门目前只能过两辆车的陶然亭路也将拓宽,并顺直北移打通至白纸坊路。地铁四号线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地铁四号线通车路线:)

区域内院校有:宣武区实验幼儿园、北京小学、实验一小、北京十

四、十五中学、育才中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卫生学校、工会职业大学、工会干部学院。(其中工会职业大学和工会干部学院在项目的斜对面)。

二、区域人口调研统计:

1、区域固定居民情况:

区域包含四个街道行政管辖区,其人口结构如下:

2、区域在售住宅项目调研总结:

总结:目前陶然亭区域住宅主要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板楼为主,居民大多数是区域内的原住民,以低收入人群为主(区域内原住民主要为区域内黑窑厂、等老企业职工)。目前区域内普通住宅主流均价9000元/平方米,但该区域在开发住宅项目正在向中高档靠拢,少数高档项目售价较高且以大户型为主,目标人群直接针对区域内传媒工作者和商务人士。表明了区域住宅水平正在往中高档靠拢。同时区域内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旧城区的改造工程也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力度日益加大,本区域内的固定居民总数将会逐步攀升,群体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升,消费潜力巨大。

三、区域商业情况调研总结:

1、区域整体商业情况概况:

陶然亭板块区域内商业分布较为散乱,多为临街门面。各街道商业情况如下:

2、区域重点商业市场情况:

备注:区域内天桥附近有盛金天桥商城,总规模46700平方米,地下两层,地面5层,为以服装为主的综合市场,商户入住经营不交租金,只交15000元押金。该市场经营不善,大部分铺位空置,目前市场正在催商户撤摊拟整改市场,具体整改规划未定;另有天桥百货商场,地下一层(华润万家超市),地面四层(服装为主的综合百货),单层2000平方米,总规模1万平方米。经营情况良好。商场方面由于该区域距SOGO商圈和西单商圈较近,区域居民的消费习惯倾向于去往这两个商圈消费。

3、区域在售商业项目情况:

总结:区域内具有规模性的综合商业稀缺,并且商业分布不集中,目前商业以临街门面和社区底商为主。而区域大部分临街门面目前又面临拆迁改造问题。因此区域内商业供应量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区域消费群体的日常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