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日记 >

关于领通知书的日记【通用4篇】

小编: 北海有鱼

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领通知书的日记【通用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领通知书的日记【通用4篇】

关于领通知书的日记【通用4篇】一

第一篇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车越来越多,因车而出现的悲剧也越来越多,这都是因为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缘故。

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重重上演,我们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好自我防范。首先,大人每天至少要保持8-9的睡眠才可以安全驾驶。重要的是不能过量饮酒后开车,因为酒中含有大量酒精,喝多了大脑就会混乱,使之开车不稳,严重会导致生命危险。其次是,当遇到急着接送孩子的人、年迈的老人及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等很急的人或车,一定要给他们退让,或停下等他们过去之再走。如果相撞了,对谁都没有利益的。

如果遇到红灯,就一定要在白线后停止步伐;如果遇到黄灯,我们应该做好停或走的准备,不宜太激烈、猛撞,以避免惯性带来的冲突;如果眼前是绿灯,我们应该在斑马线上匀速行走。

那自我要防范什么呢?这是一个针对儿童的话题。首先,我们还不到12岁,国家规定,不能骑车上公路,否则后果自负。然后是穿衣。在雨天或雾天,应该穿色彩鲜亮的衣服,如:黄色、红色等,这使司机能看到前方有人,避免交通事故上演,给我们带来安全的保护。还要遵守学校定的交通规则——上下学戴小黄帽。有的同学认为小黄帽多难看啊!但是,小黄帽颜色鲜艳,小学生过马路时,司机可以看清楚。小黄帽虽小,但却可以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交通规则我们应牢记在心。用它来时刻提醒自己。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应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安全出行,平安归来。

  第二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交通越来越发达。每年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我们应该从小做起,遵守交通规则。

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最基本的交通法规做起,就像儿歌里面唱的--过马路左右看,红灯亮,停下脚。绿灯亮,快走好。大家要走人行横道。公路若无斑马线,别怕麻烦走天桥。地下通道也能过,向前直行勿打闹。远离汽车不猛跑。 这样才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我们要了解和认识交通标志,才能更好的遵守交通规则。

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掌握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遵守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提高交通安全的意识和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篇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的走进民寻常百姓家,而且因为路况越来越好,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可是, 在这些“惊喜”背后,还隐藏着危险,轻则断手断脚,重则失去性命!这就是各种频发的交通事故。

有一次,我正在家中做作业,突然从楼下传来一声巨响,我从楼上向下看,呀!我被这景象吓了一跳!地面上,有个人躺在血泊之中,旁边倒着一辆三轮车,路边一辆小汽车撞过石头 拦杆,汽车的一半挂在空中。后来听爸爸说,是汽车因为超车速度太快,撞上了对骑三轮车的人,自己也因为避让不及撞上了路旁的石头护栏。被撞的三轮车夫被送去了医院,生死未卜。触目惊心的场景告诉我们,驾车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盲目超车。 如果稍微有一点失误,就有可能丧失生命。

小朋友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定要靠右行走,在玩耍的时候,千万不能到通行的公路边去玩,这样也会出现交通事故的。暑假里,在网上看到附小六年级的一名叫 陆所婷的同学,在台南大桥被 10 吨的卡车撞后,失去了左腿和右臂,实在是惨不忍睹。 命运给每个人的待遇都相同的,这要看你自己怎样去面对,怎样去珍惜,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人人遵守交通规则,学习交通有关知识,一定会让那些感到遗憾的事故一件件地消失。

交通安全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针对所有的人,它让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学习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去不返,它就像一只小小的贝壳,在大海中遨游,一路总是有一些坎坷。我们要敲响交通安全的警钟,永远铭记血的教训,学习交通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让生命之树矗立挺拔。

关于领通知书的日记【通用4篇】二

《樱桃沟的春天》读书笔记

《笑猫日记——樱桃沟的春天》这本书不仅写得有趣,里面还有很漂亮的优美词语 。

黎明的天空中,星星是淡淡的,月牙儿也是淡淡的。山中那密密的树林,在晨雾中也只透出淡淡的树影。

沿着山上的石径,我们一口气跑到了半山腰。这时,天边红起来了,像被点燃了似的。这是日出前的天空。

天空越来越红,对面的山顶那里,已成了一片红色的云海。突然,一颗血红的小球从山顶后面弹了出来,然后一下一下地往上弹跳。不一会儿,血红的小球停止了弹跳,猛地射出万道金光。刹那间,天地亮堂起来了!这是山中的日出。

樱花盛开的时节,满树烂漫,粉白或粉红的细碎花瓣随风飞舞,纷纷扬扬,如漫天的樱花雨。

樱桃沟真是一个让我们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虎皮猫说,它是世外桃源,在这里,她忘记了心中的悲伤;小猫们说,它是超级乐园,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所有的快乐;我说,它是人间天堂,在这里,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春》的读书笔记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

《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较之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春风的柔和,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第四个特写镜头是春雨。朱自清写南方的春雨连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第五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前四幅画面以写自然景色为主,这幅画面则突出人的作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绘春的基础上,作品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将它与此前的同类题材《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两点突出的变异:一是感情格调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的变化。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调则轻松愉快、充满活力。何以会如此?我猜想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应约为中学撰写的语文教材,从培养青年进取向上出发,作者采用了相应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春》大概写于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不能不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作者乐观感情的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诗情与画意结合。再从语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迹,不够自然。而《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结尾部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作为一个科学家和理想主义者,蕾切尔.卡逊是以一个孤独的个人面对整个工业界及政府决策机构中很大的一个层面的反对和压制,不仅是对她的作品的封杀,而且是对人身污蔑性的攻击,对于当时的言论过激到什么程度,在当时的报刊和一些学者们也承认不亚于达尔文当年发表《物种起源》,可想而知当时作者承受了多么大的打击,要化解多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说卡逊是不幸的,不幸是生活在那么压抑的环境里,郁郁寡欢,终因不堪承受与两年后辞世。而卡逊又是幸运的,本书在1962年出版,到1964年作者去世,通过她的呼吁,通过她的书,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化学污染的危害,使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也是因为她而推动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全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

短短的几年间,因为周围环境的问题,有更多的人在了解《寂静的春天》,更多的人在关注着这本书,关注着书中说描述的场景,并且引起了美国国会的重视,第一次成立了做为一个国家性质的农业环境保护组织,民间也成立了环保组织,也是因为这一切,并经过种种努力,最具代表性的并且曾获得诺贝尔奖的DDT和其他几种剧毒杀虫剂从美国各州的生产和使用名单上清除。作为美国总统的阿尔.格尔在前言中所说“尽管卡逊的论辞铿锵有力,尽管美国采取了禁止DDT的行动,环境危机并不是变好,而是越来越糟。或许灾难增长的速度减缓了,但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牵挂。自《寂寞的春天》出版以来,仅农场用的农药居然每年11亿吨,危险的化学品的生产增长了400%。我们自己禁止使用了一些农药,但我们仍然生产,然后出口到其他国家。这不仅是我们陷入一种出卖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公害并从中获利的状态,而且也反映了针对科学无国界观念的理解的原则性错误-----毒杀任何一个地方的食物链最终会导致所有的食物链中毒。”

作为我们应该有更深刻的记忆,DDT和六六粉这些剧毒的广谱杀虫剂一直到上世纪末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使用,只是到了后期范围才逐渐缩小,并且每年在需要大量使用农药的季节,在广播及电视等媒体里都有农业专家在进行指导,应该怎么使用更合理,什么时间段最好,风向和阳光的作用,怎样减少污染,减少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怎么防护等等,对于这些,很多人应该是那么的记忆犹新!而这些危害很大的化学农药,这些杀虫剂是那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彻底不允许使用的,可是作为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地区一直被大量的使用,多么可悲的现实!

也只有到了上世纪末,很多的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明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DDT等几种剧毒性广谱杀虫剂,直到本世纪初,这几种杀虫剂才慢慢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是感觉庆幸还是感到悲哀,谁也说不清楚。现在的农药大部分都是剧毒窄谱杀虫剂或者低毒产品所代替。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对于现在出现的种种环境污染的问题,各个国家的政府决策部门都徘徊在经济---环境污染这个问题上,很难把天平摆平,几乎都是先抓经济,然后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治理整顿的恶性循环中。

有一则很奇怪的案例,很多人知道可是并没人在意,也许注意到而没有说出来,很多地区出现了稻飞虱现象,很多,覆盖面很大,危害也非常的大,各地政府部门及专家们想尽一切办法,用了很多的农药,也无济于事,农民们已经处于万般无奈的时候,一个不知是谁发现的办法,就是用六六粉掺沙子撒,很快就把这场虫害消灭,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不过话又说回来,已经那么些年都看不见的农药,是怎么一下子出现的,而且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大批量的使用,这些都是从何而来的?不清楚,真的不清楚,作为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来说这真的很糊涂的。

蕾切尔。卡逊开创的现代环境主义、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后人的理性发展。

关于领通知书的日记【通用4篇】三

过完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可我们的心里一直有个石头放不下,那就是期末考试的成绩。

七月二十号,我们坐在教室里,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听着老师念着我们一学期学习的成果。我边听老师念前十名的名字,边在成绩单上找着我的成绩。老师念完了前十名的名字,但并没我的名字。这时,我找到了我的名字,语文考得九十六分,数学考了九十三分,两门成绩还不错,但英语拉了后腿,只有八十五分,三门排名第二十二。

虽然考得不太理想,但还是完成了平均分在九十分以上的目标,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因此,暑假我照样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

关于领通知书的日记【通用4篇】四

看书

记得在龙霞的时候,我才7岁,那时我和妈妈去新蓝书店看书。

我像一匹赛马冲进书店,找正在等待着我的《三国演义》。我的眼睛急切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我马上跑过去问书店老板:“叔叔那本《三国演义》在哪里”。书店老板说:“就在...,刚刚有一个人过来把最后一本《三国演义》买走了。

我非常伤心也非常难过,因为看不到我喜欢的书了。妈妈见我一付苦瓜脸的样子,问我:“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我无精打彩地回答:“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被别人买走了”。妈妈亲切地说:“噢,原来是这样,没关系,我们下次再来买”,我想也只能这样子了。于是,我闷闷不乐得回到了家。

打开门,爸爸跳了出来,把我吓了一大跳。我十分生气,大声地说:“老爸你都是大人了,你怎么像小孩子一样,可把我给吓坏了”。可老爸一点也不在意,像没发生过一样,还嘻嘻得朝我走来,高兴得说:“儿子,我给你买了最喜欢的《三国演义》,刚刚只剩下最后一本了,幸好我买的快。”我大吃一惊,原来爸爸买走了。

我急忙打开书第一页、二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

那时我是无比的开心啊!

书的魔力

书有一种魔力,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情。当你心情比较舒畅时,可以看一些哲学书,历史书;如果心情低沉,最好看幽默一点的书,让自己愉快起来。

每天晚上,我都会抱着一本书在床上看看,有种说不出来的舒服和惬意,妈妈看见我对着一本书,有时笑,有时皱眉,有时又有点儿疑问的样子。

又是一个星期六的早餐,我五点就醒了,天外还有隐隐约约的繁星。我看向桌上“静静躺着”那本《童年》走过去。看了许久,咦!没想到那书里平时枯燥,难懂的文字,都变得有趣起来了,很多故事我都铭记于心,两百多页的内容,原来一点儿都读不下去,如今却快看完一半了呢!

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我的脖子可酸了呢,于是合了书本,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可一闭上眼睛,刚才读到的故事,却像动画片一样在脑海里播放一段段的故事。回味完那些精彩片段,一想到刚才那没看完的故事,刚有点睡意的我,一下子清醒过来,因为那实在太让人期待了!

于是我又坐在书桌前看那本书了。

这书像有魔法似的,吸引着我,让我的心情,跌宕起伏,不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