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话题作文 >

孟浩然【通用4篇】

小编: 北海有鱼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其中的话题作文,更是常见,话题作文的主题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浩然【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浩然【通用4篇】

孟浩然【通用4篇】一

  2008年第九期《小学生之友》刊载了抗震英雄少年林浩的先进事迹。通过反复阅读,我被乐观、坚强、勇敢、勤奋的林浩深深地感动,这份感动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一层层涟漪,直达心底,感动心间!  林浩和我年龄相仿,可他身上表现出的许多优秀品质不仅让我感动,而且更值得我去学习。  在大地震中,掩埋在废墟中的林浩没有怯弱,而是用歌声〈大中国〉安慰惊吓的同学。地震发生后,逃出来的林浩没有跑开,而是奋力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震后转移时,勇敢的林浩并没有松懈,而是用自己的双脚徒步七小时到达安全地。救助站检查伤情时,坚强的林浩没有哭闹,而是积极配合医生自己穿衣。日常生活中勤奋的林浩从不睡懒觉,而且每天起床后自己做早饭,然后走几公里的山路去上学。  每一个画面都那么让我感动,想到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我感到很羞愧。我们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大多是娇生惯养,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越生活。看了林浩的感人事迹,我心中不由得称赞道“林浩你真是一个好班长,你更是我当只无愧的好榜样”!

孟浩然【通用4篇】二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孟浩然【通用4篇】三

记得那一次,英语老师让我们做模拟考试卷。她边发试卷,边说:“模拟考试的时候,不许说话.否则,视为作弊,零分处理。”卷子发下来一。可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我的笔盒。我着急地左翻右翻,仍然不见笔盒的踪影。没办法,我只好向坐在对面位置的卢敦借笔。我正想开口的时候,突然想起老师刚刚说过的话,到嘴边的话又吞回肚子里了。我非常着急:糟了,没有笔,’我做不了卷子。那这次模拟考······我不敢想下去了,‘只能继续找着。

15分钟过去了,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秒针走动的声音。我感觉自己仿佛被越来越多的石头压在身上,难受极了!我的样子被我们小组的李浩菲看见了,她再看看我的卷子,很快便什么都明白了。她立

刻一话不说,把一支铅笔递给了我。因为在模拟考,所以我只是感激地看了看李浩菲。但我在心里感谢着她:谢谢你,你真好,是你在我最需要别人帮助时,及时地帮了我一把。虽然你仅仅借了一支铅笔,但却让我看到了你金子般的心灵。得到了李浩菲的帮助,在考试结束前的一刻,我终于把整张卷子的内容全部完了,压在我身上的“石头”好像一下子被搬走了似的“

孟浩然【通用4篇】四

阳春三月,繁花盛开,万紫千红,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黄鹤楼里坐着两位正在对酒畅饮,促促而谈诗人,坐在东面的是诗人孟浩然,他虽然仕途不得意,但早已诗名满天下了,坐在孟浩然对面的是诗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几岁,他刚离开四川不久,还未进入仕途,潇潇洒洒,自由自在 。李白久闻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见,特别高兴 。而孟浩然见到,诗才入仙,谈吐非凡的李白,也是相见恨晚,几天来二人游遍了湖北的名胜。谈诗情,谈人生,十分投机,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孟浩然就要离开此地沿长江东下去扬州了,李白特意在这依山傍水的黄鹤楼为他仰慕的孟夫子践行。

船就要起航了,两人恋恋不舍,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了船,船终于扬帆而去,李白还站在江边,痴痴目送那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那孤独的白帆,这时一首极为精彩的杰作在李白的脑海里诞生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