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味道随笔【精选3篇】
记忆中的味道随笔【精选3篇】一
八岁那年的一个周日,早上,我莫名其妙比爸爸妈妈早起了许多。本想打开电视看一会动画片的,可还没拿到遥控器,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我特想叫妈妈起床给我煮饺子吃。可一想到爸爸妈妈每天都那么辛苦,就不忍心,觉得应该让爸爸妈妈多睡一会儿。于是,我决定自己煮饺子吃。
这可真真让我为难。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可从来没有自己做过东西吃。仔细回想平时妈妈煮饺子的步骤,我又感觉并不难,于是一边回忆一边动起手来。
我把锅洗干净,打开电磁炉,将锅放上去,放进去一半的水。然后,眼睛盯着水面,等了许久。终于,水面上泛起许多小泡。我知道水开了,连忙把饺子倒进去。过了一会儿,我想到爸爸妈妈也没吃早餐,就又放进去许多水饺。
“咕咕、咕咕……”刚做完这一切,我又听到了肚子的抗议。我焦急地等待饺子熟透。好不容易等到锅里的水沸腾起来,我一看饺子:呀!前面放的已经破开皮,后来放的又没有熟透。我急中生智,把破皮的捞上来,让没熟的继续煮。
看着碗里的饺子,我忍不住夹一个尝尝:味道还不错。虽然没有爸爸妈妈煮的好吃,但已经足够我骄傲的啦!
我把爸爸妈妈叫起来吃早餐。他们一看到桌子上的饺子就直夸我懂事。更让我高兴的是,爸爸妈妈吃了都说好吃,我的心里可高兴了!
每每回忆起这件事,我心里就感觉美美的。
上一页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记忆中的味道随笔【精选3篇】二
对玉米糊粥的味道有着特别的感情。小学时中午在小饭桌吃午饭,常常会有这种粥。只比水稠一点,谈不上什么口感,但恰到好处的粮食香味让我每每想起,便满心欢喜。磨碎的粮谷在充分熬煮后溢出腾腾香气,泛黄的色泽使人联想到金色的麦田。暖风阵阵,麦穗层叠成浪,舞动,翻滚,在暖阳下陶醉地吟唱。这样的满足与快乐,通过味蕾传递到全身各处,金色的阳光仿佛在血液中流淌,从头到脚我都感得到来自大地的能量,每个毛孔都铃铃欢笑。每次闻到玉米糊粥的味道,这样美好的体验便轻轻掠过全身,阳光轻吻我的耳朵,问我近日是否快乐。
每一种味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并非只与它所在的事物发生联系。一种味道,可以是一幅图画,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段久违的时光。
偶然趴在妈妈的枕头上,辨识出了妈妈身上特有的味道:熟悉而温暖,流露着爱,夹杂几分宠溺,又揉入梦一般的香甜,似黑夜安宁而纯净,而隐隐透出柔美的光辉。它藏在乌黑的长发里,躲在柔软的衣裙里,顺着妈妈温柔的指尖流下来。星星不再恐慌的眨眼,迷途的雀儿找回家园,长久的呵护与守候,带来爱的安全感和方向感。这亲切、亲近的味道,是每个孩子所深深迷恋的——那感情已难以用单纯的“喜欢”或“爱”来形容,其中掺杂着太多美好而带有依赖性的情感,渐汇成一股细绵而驯顺的冲动,蜷眠在内心的摇篮。
这是妈妈留给孩子一份特殊的挂念吧,像一声盼儿回家的呼唤,也会成为儿女心海深处难以割舍的牵绊。
明晰的味道使我联想确切的人与事,莫名却熟悉的味道带我回到经历过的日子里。想起高一期末,正值盛夏,偶然在学校走廊嗅到一种无法形容的气味,刹那间仿佛回到一年前军训的日子。或许是夏天的草木香,或许是湿润的空气味道,也可能是酷暑下建筑物散发的气味吧,他们以曾有过的比例混杂,带我看见那年毒辣的太阳,垂头的柳枝,同学们笔直的身姿和那个好奇而有些不安的自己。
说起夏天的草木香,我又想起初中校园里的花草香了:丁香花的甜味儿混在湿漉漉的雨汽里,那是语文课,我们偷溜进雨里读纪伯伦的诗;百合花香含在傍晚微醺的空气中,那是放学后我们讨论习题直到太阳下了山;白杨树干爽的气息伴着沙沙树叶声,那是我们在操场上一边跑,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谈天说地:“你看那朵云好有云的样子啊!你看那边阴影打得好漂亮,唉对啊就该找你同位画下来……”三年里我们边跑边聊的日子数也数不清,那样美的云出现了许多次,也没一次我们真的想着,找画画好的同学帮我们画下来。太多心心念念的事还是没做,太多信誓旦旦的话还是忘了。只感谢那些曾停留在唇鼻间的味道,替我们收藏美好的体验和无暇的日子,珍贵的人和难忘的事,让我们记起那些年,那个纯真快乐的自己。
味道是把钥匙,打开记忆的门;味道是条长线,串起点点光阴。或许哪日风来正好,熟悉的味道一一拂面,我在风中重读一遍人生,也如同在这世上又走了一遭;若风只清清爽爽地来,又无声无味的地走,也愿这一生纵然过山水,品百味,仍灵魂轻盈,不失本心,乐得逍遥。
记忆中的味道随笔【精选3篇】三
记忆中,总有那么一种味道,令人难忘,那就是外公的拿手绝活——糖醋鲤鱼。
每次我们去外公外婆家,他俩总是忙里往外。当然,糖醋鲤鱼总是少不了的,它是压轴戏。外公从菜市场买来活鱼,先养在水里,等要吃了再杀,现杀现吃,很新鲜。买鱼时,外公就选最机灵的,鱼鳃动得最快的那条。外公杀鱼也很有本事,就与《杀鱼仔》中的杀鱼人一样,功夫不分上下。只见他用刀子轻轻一划,鱼肚皮开了,内脏出来了;在鱼鳃上一划,把鱼鳃取出来;再把鲤鱼仔仔细细地洗了几遍。杀鱼,这血腥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外公把面粉放在一个透明的碗里,加水,再调匀。然后,把锅加热,放油。油在锅里不停地冒泡,冒金色的泡泡。在油加热的同时,把鱼身上的肉一片片切开。切好后,把鱼放入已调匀的面糊中,这条鱼成了白糊糊的了。把白糊糊的鱼放进锅里炸,只听到“滋——!滋——!滋——!”鱼从白色变成淡黄,再变成了金黄色。出锅时的鱼,全身金灿灿的,好像一块“金子”。把“金子”放在鱼盆里,再看看小料。小料有葱,有蒜,有生姜。把它们切成沫,放在一个小盘子里。蒜要先拍扁,再切成蒜沫。再把胡萝卜、芹菜、冬笋切成细细的条儿,然后装在另一个盘子里。再重新加热油锅,(因为有炸鱼时的油,现在不需要重新放油),把葱姜蒜放入锅里,把胡萝卜、芹菜、冬笋放入锅里,炒一炒,再加生抽、冰糖、醋、水,最后用淀粉勾芡。把炒好的蔬菜连同汤汁,均匀淋在鱼身上。可以开吃了!我看着鱼,口水流了三千丈。鱼一上桌,我就不管礼貌不礼貌,一个箭步上前去,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两口、三口。外公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别噎着,胡萝卜、芹菜也吃一点。”刚出锅的鱼真是美味!鱼全身呈暗红色,在鱼的两侧,有胡萝卜丝、芹菜丝、笋丝装点,使得暗红色不单调。一口吃进去,满嘴流汁。先把汁吸掉,再吃蔬菜,既爽口又好吃。胡萝卜已熟,芹菜也熟,笋丝已熟了;三种熟,却熟得不一样。胡萝卜软软的,芹菜看着软,吃着爽口,笋丝嚼起来好像轻快的舞步。鱼更不用说了,鱼的汤汁加三种蔬菜汁合起来,要有多好吃就有多好吃。
怎么样?美味吧!这道菜既好吃,又融入了外公深深的家乡情,我记忆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