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作文打扫卫生看图写话【精选3篇】
一年级作文打扫卫生看图写话【精选3篇】一
中午,音乐课上完,回到教室里吃饭。
其他同学都议论起来:“没有勺子怎么吃饭?”这时,我眼睛一亮看见教师正在拆装勺子的塑料袋,马上跑了过去,想第一个拿到勺子,顺便帮我的同桌也拿一个。老师看见我站在旁边,就让我来分勺子。
我先分我这一组的勺子,有几个同学跑过来抢勺子,我说:“不要吵,不要吵,我会把勺子分过来的。”同学不听,我只好先分给他们,然后我就一个一个的按顺序分下去。
分到最后,勺子分完了,可是还有几个同学没分到勺子。老师叫一个同学到食堂去拿。
过了一会儿,那个同学跑回来对老师说:“报告,勺子已经没有了,筷子倒是有几双。”没分到勺子的同学只好用筷子了。
一年级作文打扫卫生看图写话【精选3篇】二
我有一个很好玩的陀螺,他的名字叫暴龙天王。
暴龙天王是我八岁生日妈妈给我买的礼物。
他的颜色非常鲜艳。它的战神盖是蓝色的,上面有奥迪双钻的图案。它的战神环是金黄色的。中轴是银色的,旋转起来就龙卷风一样。陀尖像钻头一样尖,颜色是绿色的,它可以伸缩自如。
有一天下午,我叫我们班上力气最大的“大王”——王博文。他火速冲下楼,拿着他最喜欢的玩具——极电战神来和我对抗。
“战争开始了”。我和王博文一起发射。我可是我们班的陀螺高手呢!从第一次攻击他就败给了我。时间在一分一秒流失,在之后的比试中,王博文节节败退,甘拜下风。
因为暴龙天王,我在班里有一个“队长”称号,当然这可不是少先队队长,而是暴龙天王赋予我的地位和威望。
我喜欢我最强的陀螺——暴龙天王。
一年级作文打扫卫生看图写话【精选3篇】三
1.要教会儿童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
教儿童学习、掌握、运用语言工具,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有关字、词、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儿童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在这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儿童对语言工具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是依靠着教材中字、词、句各种训练所产生的合力作用,绝非某种单项训练所能奏效的。因此,要认真地搞好各项训练。如果认为作文起步教学只是、说话、写话等个别训练项目承担的任务,那就太狭隘了,势必要影响作文起步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让儿童获得大量的知识
一年级儿童处在启蒙阶段,让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对一年级儿童来说,获得知识首先意味着认识外部世界。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儿童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语言和思维、进行说话和写话的基础。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动物、植物、节令、生态、历史、传统、民族、人文、道德、礼仪、生产、生活、器皿等等方面的简单知识,而且绝大多数配有彩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学习知识的时候,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此,首先要让儿童对客观事物建立起形状、大小、颜色、质料、气味、声音、位置、动态、静态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儿童认识外部世界,获得知识必须经过的第一步,是儿童形象思维和发展语言的基础,也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文字内容,也要充分发挥图画和实物的作用,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去观察感知事物,在此基础上图文结合,学习、理解和运用文字,就会收到更佳效果。
3.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感情
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感情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三个重要任务。对一年级儿童来说,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分辨事物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花红叶绿、春种秋收、鸟儿唱鱼儿游、东西南北、前后左右、根茎叶花果、鸡鸭马羊牛……这许多教材都能培养儿童分辨事物的能力。在拼音、识字、学词学句教学中,教儿童辨音、辨形、辨义也是在培养儿童分辨事物的能力。不过,这种分辨能力是初步的、最基本的能力,大多是凭借感性认识的。在此基础上,使儿童的分辨能力向深层发展,那就要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农民种玉米和小猫种鱼、小白兔种菜和小灰兔吃菜、友爱的小鸭子和不听话的小公鸡、懒惰的狮子、不专心钓鱼的小猫、掰玉米的小猴子、喝水的乌鸦、送羊羔的巴特、不要金斧银斧的穷孩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沙洲坝乡亲……这些教材中包含着是与非的道理,教学中要引导、启发儿童搞清其中的道理,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认识事物和辨别是非的教学中,可以逐步培养儿童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思想感情。他们喜欢蓝天、青草、鲜花,热爱大自然,热爱五星红旗,爱劳动,爱学习,团结友爱,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这些美好的思想感情不仅为作文的起步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也可为今后的做人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其次,在借助识字、学词学句、阅读、观察、说话、写话等教材,教儿童学习掌握语言工具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儿童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抓住主要矛盾,选好强化训练的着力点。
大纲规定一年级作文的要求是“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学生学会用“部分词语”说话写句子,这是在学习运用语言工具。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句子的建筑材料,学会用词造句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习掌握语言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我们在这个着眼于学生理解词义“会用词”的训练基础上,增加一层着眼于学生掌握句式“会用句”的训练,而且把用词与用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用词的基础上把掌握句式会用句当作强化训练的着力点,作文起步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些。比如学生学习了“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这个句子,理解了词义,可以用“小山羊”“小牛”和“一同”“吃”“青草”等词去造别的句子,这当然是很好的。但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和××一同×××”的句式,学生能说出或者写出“老师和我们一同唱歌”、“我和妈妈一同看电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同去玩”这样的句子,不是比学词学句、掌握语言工具的效果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