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续写改写 >

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总结【精选3篇】

小编: 七号同学

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总结【精选3篇】一

大学生暑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桥乡东马坊村

撰稿人:高飞张仕真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一些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14%、35%和20%。平均每公顷施肥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公斤,一些省甚至超过600公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高残留品种。由于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全国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据调查,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有的还出现了“癌症高发村”。我国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是我党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号召。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把自己的所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二、活动概况

1、活动目的

旨在结合我校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跟农村有一次“亲密接触”,使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农村,了解农村,积极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为农民服务的精神。深入农村,了解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搜集农村环境基础数据,为农村发展项目规划、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2、调研范围及对象

本次调研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高桥乡东马坊村开展,以行政村和农户为调研对象。

3、调研内容及方式

3.1调研内容

(1)、调研对象详细信息,所在省、地、县、乡、村名称,村委会成员及联系方式,调研农户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2)、调研对象家庭情况,生存来源、生产方式;

(3)、调研对象所处的环境与生态现状,经济现状;

(4)、调研对象所在村的环境状况(包括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调查);

(5)、调研对象的知识素质和生态环保意识(需有相关依据说明);

(6)、调研对象对外部帮助的观点和配合意向;

(7)、调研对象以往接受社会或政府扶持的情况;

(8)、调研者的观点和扶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9)、调研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备注:具体内容请参照附件调查表。

3.2调研方式

入户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观察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村庄基本情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高桥乡东马坊村,2006年,该村总户数为327,总人口数1342,人均纯收入3000元,民族以汉族为主。

从村长处了解到,该村所在地属于平原,全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农业和外出务工,经济水平相对欠发达。

全村包括自然村1个,进村道路硬化,但村内道路只有部分硬化,扬沙较大,村里也没有设立专职的保洁员,没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通过走访观察,我们发现该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还有很大的提高的余地,扬沙厉害,垃圾乱扔乱堆„„

2、村庄农户调查情况分析:

该村约50户农户接受了我们的调查。

2006年,该村农户家庭纯收入各不相同,为3000—50000元不等。分析问卷调查结果,该村的农户家庭年纯收入平均在10000元左右,收入了来源以务农和务工为主,务农又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而支出多以教育和医疗为主。住房均为砖混结构。

该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污染、厕所粪便及农田施肥、空气污染和固体

废弃物污染几方面。下面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2.1、饮水和水污染问题

根据调查,该村家庭饮用水类型有如下几种:自来水、大口井水、手压井水、水窖及其他。在接受调查的58户农户中,自来水饮用家庭有11家,大口井水饮用家庭有6家,手压井水饮用家庭有10家,水窖饮用家庭有24家,其他饮用家庭有7家。

而在这些非自来水饮用家庭中,有40家对水不作任何处理,仅有14家会作一些处理。关于喝水习惯,接受调查的32家中,有15家是喝生水的习惯,17家有喝开水的习惯。

据调查,该村水污染情况并不乐观。该村的水污染以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水为主,而这些污水的处理方式大部分是被村民直接排入沟渠。根据水循环的理论,那些喝地下水而且不经过任何处理的家庭,水质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由喝生水习惯的人们,健康问题已经面临严峻挑战。可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环境问题与身体健康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见,喜欢喝生水的人也并没有意识到水质对身体可能带来的威胁。

2.2厕所粪便及农田施肥

该村的农户厕所多以室外旱厕为主,有个别农户使用室内水冲和公共厕所。加上饲养的家畜,粪便问题也成为该村的一个问题。该村农户饲养最多的家畜是鸡,48户人家中,有13户饲养鸡,但对鸡的饲养大部分人以散养为主,对于猪、牛、羊,饲养人数虽不及饲养鸡的人数,而且都是圈养,可是室外旱厕这一问题使得农村空气问题受到严重威胁,再则就是散养的鸡的粪便对村落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农家肥也没有被农户很好地利用,这成为农村环境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此外,农田施肥所用的化肥、农药也严重制约着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尽管各家使用的量不同,可是成片的农田,成片的农药化肥自然会对生态造成不小的影响。

2.3、空气污染

根据调查,该村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由三种:垃圾、扬沙和工业废气。在接受调查的52户农户中,34户认为垃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3户认为扬沙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5户则认为是工业废气的排放。

垃圾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还发出异味,污染大气环境。虽然大部分村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感到满意,可是那种满意只是不超出自己家门的满意,因为垃圾都被大家扔到家外面,自然感受不到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如果他们像我

们这些外来人员一样去感受堆积如山的垃圾时,他们一定会感受到什么是环境污染,一定会知道他们居住的大环境是多么的需要改善。相信他们经过那些不断散发异味的垃圾时,他们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唠叨几句的。

由于村里道路只有部分硬化,交通不便,村里车辆经过时扬沙情况特别厉害,尘土飞扬,成为空气污染的又一大因素。

此外,工业废气也给空气净化蒙上了一层阴影。

除此之外,能源问题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调查结果显示,该村大部分人还没有用上绿色能源,传统的煤仍然是主要燃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空气质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秸秆还田时,浓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大气污染送上一份大礼。

2.4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所受的所有污染中,固体废弃物是村民认为最主要的污染。50户人家中,35户村民认为其所受的主要污染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只少部分认为是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何以如此之多,影响如此之大?据了解,这些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村民生活垃圾排放,48户中有30户赞成这种说法,5户认为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缘故,另外13户则持不清楚的态度。

固体废弃物排放,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村民环保意识太差,生活垃圾乱扔乱

放,垃圾堆积如山。而且,在广大农村地区,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本来就做得不够好,在加上大量的垃圾排放,这一方面占了农田;一方面还排放异味,污染空气;此外,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庄的村容村貌,但这却并没有减少村民们乱

堆垃圾的行为。

3、追根溯源,生态环境这般是何因

3.1、村民意识有待提高

通过对村民的走访调查,村民普遍的自满意识让我们有点心存担忧。接受采访的村民,没有谁对自己居住的村庄环境卫生不满意的,46户人家中,10户很满意,16户满意,20户觉得还可以,对于不满意这一栏,数字为0。

对于自家的庭院室内厨房卫生,调查结果和上述对村庄环境的调查结果一致,绝大部分人都对自家的卫生情况很满意。

在一道“实现当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主要依靠谁”的问题中,村民环保意识之差让人震惊不已。50户村民接受调查,20户认为应该靠当地政府,20户认为应该靠地方企业,10户认为应该靠非政府环保组织,却没有一户认为应该靠公民提高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本来该靠全村村民一起努力,可是大部分人却不愿出钱出力,愿意出钱出力的只有15户,其他的要么只出力,要么只出钱,更有甚者,什么都不愿意出。

此外,村民们还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大部分人认为环境与家人健康没有关系。40户人家中,有20户人认为环境与家人健康无关,15户认为有一点关系,仅有5户认为环境与家人健康关系密切。

村民意识直接关系到村里环境的好坏,可是如此意识,怎样提高?可见,努力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3.2政府努力不够

东马坊村村里环境本来不是很好,扬沙、垃圾都很多,可是却没有保洁员,没有保洁制度。而且,有政府组织的农村环保科普活动很少,即使有,也没有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从外因上来说,政府对村里的环境污染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而且村民也普遍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更应该努力为改善村里环境做最大的贡献,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环保建设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调研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当地政府不愿花钱,人们环保意识差,必须高度重视。只有政府和人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齐心协力,共同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农村环境才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总结【精选3篇】二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建议-以湖南省为例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模式落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资金投入不足;环境意识普遍欠缺等方面。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关键词:农村农村生态环境环境污染治理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于2005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界定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无凝是解决“三农”问题,使全国农民奔小康的文明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环境保护措施的长期缺失,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使我们不能不想到村容整洁、生态良好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同时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艰难。在新农村建设中,既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要积极稳妥地还旧帐,更不能带新帐。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以科学态度发展未来。

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

1.1农业生产污染日益加重

新农村建设大步推进了湖南省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向大规模使用机械、化肥、农药、地膜、大棚等为主的现代化生产模式时转变。据统计,近年湖南省年均化肥施用量约700万吨,农药用药量约10万吨,且年年增加,几乎施用于所有田地,利用率仅为20%~30%,流失的化肥和农药易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农药的过量和不当使用,造成了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偏高,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危及人类健康。据统计,湖南省每年农膜使用量高达十几万吨,而每亩地如使用1年地膜,将残留废膜约2117kg,农作物减产达

6、43%,如连续使用5年,废膜残留将达21169kg,农作物减

24、7%。塑料大棚一亩残膜更是高达100公斤,要停留100至200年才能完全降解。[2]残膜会致使土壤通透性变差,阻碍农作物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导致农作物减产,地膜中的有害物质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此外,湖南省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近5000万吨,四成被就地焚烧;农业生产还使用了大量其它的农用化学品;农用机械使用了大量汽油和柴油;等等;加重了土壤、水、空气和农产品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1.2禽畜养殖污染

禽畜养殖污染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且影响较大。据污染源普查,2007年湖南省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445.73万t,尿液产生量902.72万t;此外还有研究表明[8],2006年湖南省洞庭湖区畜禽养殖向水体排入总氮4.18万t,湖区畜禽氮排放质量浓度达0.35mg/L,畜禽粪便污染可见一斑。调查发现,稍大规模的养殖场一般都建在村里或村边,小规模的家庭饲养更是人畜杂居,畜禽排泄物、畜禽食物残渣及清洗养殖场地的废水等90%未经处理,大量渗漏和溢流,导致地面水体和浅层地下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1.3农村生活污染

近年来,湖南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增长,而农村地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相比之下严重滞后。据统计[9],2007年湖南省农村产生生活垃圾约2000万t左右,人均年产生活垃圾约300kg左右,且逐年递增;2007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达到6.45亿t,位居全国前茅。目前,全国大多数乡镇缺乏垃圾处理设施,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32.31%,农村各种废弃物随意抛散,生活污水随意倾倒进河湖或沟渠。此外,尽管湖南省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用能结构仍然粗放,主要以燃煤、柴草,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

1.4乡镇工业污染危害严重

随着湖南省农村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农村的兴建,乡镇工业的污水和垃圾污染迅速加剧。湖南省乡镇企业大部分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低、经营粗放,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三废”,湖南省因“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超过6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已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河段水质已达不到养鱼的标准,甚至污染严重的已完全失去利用价值,每年鱼虾被污染死亡损失超过1500万元。湖南省乡镇企业废水CDO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30%以上。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投资分散、类型复杂、变化大、环保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治理难度颇高,对农村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1.5基础建设污染不容忽视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湖南省部分农村地区修建或改良了大量房屋、道路、河堤、沟渠、桥梁、电线、饮水井等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及有效管理,造成许多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原有旧房、旧渠、旧堤、旧桥等拆后的废旧建筑材料如砖、瓦、水泥块、木材、旧家具等乱堆乱放,甚至直接倾倒在水沟,由此造成排水不畅、水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诸多

一、农民迫于生存压力,湖南省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导致农民采取一些以环境破坏换取生活改善的短期行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另一方面,农户大量使用化学投入品,忽视或者根本不会考虑由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农业生产模式落后,湖南省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而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难度;生产模式粗放,仍然没有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经营方式,大量施用化肥、化学农药,甚至施用高毒农药。其

三、农村居民点布局杂乱,农业生态规划缺失,比如用地的低效性、空间布局的分散性、景观格局的无序性等,这跟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有关,山地偏多,管理不过来。

四、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模式不适,我国长期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战略导致广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大多数地区没有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等现象;在污染治理上,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归结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污染控制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农民环保意思淡薄,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农民往往只图眼前利益而无长远大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严

重后果估计不足,对与环保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政策等几乎处于盲区状态,环保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高,维权能力低下。

六、农村环保服务体系薄弱。一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湖南省尚未制定农村环保的总体规划,缺乏对农村环保的全局性、战略性与长期性考虑,形成的一些环保政策法规也只是局限在宏观范围内,具体程度不够,针对性不强,缺乏相应的实施保证机制。由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广量大周期长、投入大收益少,加之各级政府领导普遍偏好于经济效益,对环保等社会效益性事业热心不够,导致各级领导认识不足,工作上消极应对,工作进展不明显,各级政府政绩评价考核体系、监管制度、投入机制等很少关注农村环保建设,投入的资金、技术、人力等微乎其微。二是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基本空缺。农村环保组织、保洁人员、环保知识教育培训机构、环保信息咨询机构、农村环保科技研发、应用及推广机构、农村环保基金等涉及农村环境防治的社会服务支持组织少之甚少或是根本没有,使得农村环境保护的氛围和环境难以形成。

三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议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积极调整湖南省农业结构,实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食物供求平衡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重视和恢复绿肥作物,发展饲料作物,促使种植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大力提高养殖业的比重,充分发挥湖南省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在区域结构上,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湖南省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优势,积极建立各种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将休闲农业与调整、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乡镇企业创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等措施有效地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2加强农村生态区划,构建人地协调的高效农业生态系统。根据湖南省农村地区的现状与问题,合理布局农村工业区、农业区、生活区。以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农村聚居为具体对象,采用实行就近调整与整体迁移相结合的办法,改善农村地区居住混乱问题,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进一步在完善现有农业生态保护规划,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资源分布状况、产业基础及农村空间结构,以方便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加工业、畜禽养殖业为基础,制定适合不同农村聚居发展的产业发展方向,做到“一村(乡)一业”,从而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

3科技先行,深入开展农村节能减排。在节能方面,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改变目前以煤、柴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利用大量宜农宜林荒山、荒坡种植非粮能源作物;积极推广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引导农民建设节能型住房和节能畜禽舍,加快省柴灶、节能炕和节能炉升级换代;加大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在减排方面,其根本是土壤培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实现秸秆覆盖与还田,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改善化肥结构,大力推广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配合施用、施用缓效氮肥等高效肥料的选择;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贯彻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加强对施药人员的技术培训;积极开发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加强管理、积极宣传指导促进破

废地膜的回收,同时开发并应用可降解的地膜、药膜等新技术。

4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农村污染治理不能套用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模式,必须采用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减量—过程阻控—末端治理”相结合发展。结合农村特点,农村地区应采用分散或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一是能纳入城镇体系的尽量纳入,二是针对广大分散户主要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比如,建立统一的污水沼气净化系统;对居住相地集中的地区建设生活污水暗排沟,集中污水,统一处理;对居住较为分散户,无法建立统一排污管网,可采取单户或相近几户共用的污水沼气净化处理模式;在村庄的空地或原有低洼湿地建设人工湿地、稳定塘、生物滤池等。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修建生活垃圾收集坑,收集后集中处理。

5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水平。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各种传媒载体,广泛宣传农村环保的意义、知识和技能,公开发布农村污染事件的信息和危害,推介农村环保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以迅速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6发展循环农业生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随着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比重的不断提高,农村中畜禽养殖越来越多。应大力提倡集中养殖,凡是有畜禽集中养殖的地方,必须建立相应的沼气池,这不但增加了清洁能源,还使大量畜禽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增加农业有机肥;大力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及农作物稿杆综合利用,针对目前我省化肥施用超标,化肥利用率偏低,大量化学肥料流失,造成严重面源污染的现状,应大力推广测土施肥技术,特别是城郊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区,应做到百分之百的测土施肥,按土壤状况、作物种类及不同生育期,合理追施化肥。

7加强乡镇工业污染治理。注重村镇绿化体系建设,对不符合国家规定,未达到有关环保标准的企业征收排污费,并使征收处罚标准高于污染治理成本,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促使企业积极主动进行污染治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重点加强对乡镇企业污染排放的治理,加强环保技术推广,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治理,对长期超标排污、私设暗管偷排偷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对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一律停产停建;对治理无望的乡镇企业,一律关闭取缔。

四总结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随着西方国家将环境问题作为其外交重点,中国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中国在国际上维护主权、争取主动、赢得利益至关重要。此时,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污染转移、物种迁移、公共河流等资源的保护和分配等问题都是中国已面临或即将要面临的双边和多边环境问题。认真解决好与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中国和亚洲及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告诉我们:对于农村环境,水、气、土壤和作物的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盐碱化、地面下沉等自然生态的破坏,一旦出现,要恢复原有环境状况就十分困难,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

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而且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关乎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总结【精选3篇】三

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通过对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出关于发展优美的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对策建议。

1蓬溪县区域概况

蓬溪县坐落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涪江中游,地处东经105°03′24″-105°59′48″,北纬30°22′17″-30°56′18″。周邻南充、盐亭、武胜、合川、潼南、遂宁、大英、射洪、西充等市县,全县幅员面积,全县面积1250.6km2,其中耕地面积92667hm,辖31个镇(乡),1个经济区,556行政村,4628个社。区域内总人口80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2.5%。2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生产性污染包括农业生产污染、工业生产污染以及农村旅游业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活性污染包括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便所造成的人居环境的污染等。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农村生产性的污染

2.1.1.农业生产性污染

(1)农膜污染

蓬溪县农村农膜的使用量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强。据统计,2010年,全县农膜使用量达27802kg,农村现有耕地92667hm,单位耕地面积农膜使用量达0.3kg/km,农膜回收率仅为38.67%,约有17051kg农膜留在土壤中。当土壤中含农膜过多时,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使土壤孔隙减少,降低了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影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使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力受到抑制同时。也阻碍了农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造成作物减产。

(2)化肥污染

化肥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微生物匮乏,造成土壤退化和生态破坏。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拦沟堰村十户村民进行调查。据了解,十户村民在2010年使用的化肥主要是尿素、碳氨、复合肥等,其中以碳氨为主,平均每亩使用化

肥达57.6kg,每亩使用碳氨量达37kg,占使用化肥总量的64.2%。由于化肥不合理使用,导致58.3%-67.7%的氮进入土壤,化肥常含有某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化肥的流失加剧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地下水,水果、蔬菜中硝酸盐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3)农药污染

农药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产量,但是却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据调查,每公顷农药使用量竟达24.75kg,远远高于

7.5kg/hm的全国平均水平。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村民2010年使用的农药品种中,大部分为乳油、乙草胺、杀虫双等农药。由于技术落后和施药技术不规范导致含毒量高的化学农药大量使用。除30%~40%能够被作物利用外,其余的60%~70%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环境,造成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它不仅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积累作用最终进入人体,而且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

(4)畜禽养殖污染

自从2008年12月8日,蓬溪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家财政部确立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以来。全县畜禽养殖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方向迅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年出栏40万头发展到现在的年出栏100万头的养殖规模。目前蓬溪县规划布局重点发展牛、羊、兔、禽为专业养殖为主的布局模式,大力发展蓬溪县畜牧业。2010年12月底,全县存栏生猪59.6万头(其中母猪6.24万头)、牛4.05万头、山羊20.84万头、兔27.25万只、家禽482.24万只;全县出栏生猪60.98万头、牛0.75万头、山羊13.96万头、兔33.14万只、家禽298.36万只。蓬溪县9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年产粪污约3.5×105t。由此可见,我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量大、排放量大,是农村和农业最大的污染行业,所造成的环境压力也非常大,对我县境内河流、水库、塘堰造成巨大影响。

2.1.2.工业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蓬溪县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工业企业逐步增加,造成集镇工业废

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金桥乡、红江镇、天福镇、赤城镇、荷叶乡、吉祥镇、大石镇的全部,宝梵镇的西南部、高坪镇的西部和蓬南镇的北部。蓬溪县现有蓬山酒业公司、县弘桥实业公司、蓬溪美宁食品公司、四川嘉兴丝绸公司等10个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涉及食品、纺织、门业、建筑业等蓬溪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县乡镇企业废气排放总量为6.40×107m3,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25×106t,工业固体废物1.37×106t。

2.2农村生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2.1.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在农村日常生活中,大量生活污水急剧增加,是影响农村环境污染源之一,农村大部分未被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农村生活环境严重的污染。据统计,2010年,蓬溪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13500t,排放方式主要是随意排放和明沟排放,随意排放占到81%。其中每年流入各河流的达7200t,流入坑塘的有1800t,还有4500t则是流入农田。

2.2.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据统计,2010年,蓬溪县农村生活垃圾年产量约41×103t,每年约有10.2×10t生活垃圾以直接再利用方式进行处理,还有约30.8×10t垃圾未被直接利用。其中直接被利用的生活垃圾仅占24.88%。未被利用的生活垃圾达75.12%。目前农村垃圾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等处理方法。

33

3导致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出现的原因

3.1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反映,它包括了人对环境的需要、目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农民的环境意识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3.2传统的农业格局被打破

以往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种植、养殖一条龙,畜禽粪便大部分作为农

家肥,对农村环境污染较轻。但是,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正逐步向集中化、专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不仅污染总量大幅增加,而且污染呈相对集中趋势,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

3.3粗放的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当前,广大农村大多采取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之间的矛盾,但同时也加快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速度。4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4.1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册等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蓬溪县广大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危害性、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使其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4.2科学规划,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确定明确的规划目标,以五年为一个预防和治理为一个周期,逐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4.3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循环经济既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它讲求遵循自然生态法则,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绿色为导向去发展经济,因此具有更好地协调经济、环境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是一种更好发展经济,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农村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农业生态经济。

4.4增强科学技术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贡献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环保关键和适用技术。围绕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和消除机理、污染土壤修复、水体自然生态修复等重要课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科技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