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叙事 >

三品一标工作开展情况【精选3篇】

小编: 北巷以北

三品一标工作开展情况【精选3篇】一

“三品一标”信息上报

为深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省农业厅统一安排和部署,近日,市农业局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抽调农业执法支队与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的执法人员组成专班,对城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简称“三品一标”)标识规范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3月9日,执法人员对城区重点超市与多家特产广场商品的用标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检查登记用标品种30多种。从核实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用标情况规范有效,其中极少数企业存在冒用标志(含超范围用标)等不规范用标行为。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市农业局将严格依法进行查处,对伪造、冒用、超期和超范围使用“三品一标”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将联合有关部门进行严厉打击,切实维护“三品一标”市场秩序,并将执法检查与大力宣传结合起来,使“三品一标”真正成为生产者追求的目标和消费者采购的首选。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维护“三品一标”市场信誉和社会公信力,江苏在2011年1-2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对“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企业)与市场的产品质量安全和标识规范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检查对象主要包括2008至2010年已获得“三品一标”中的“菜篮子”产品。

本次检查分成各市自查和省级检查两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检查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产地环境。现场检查产地环境质量(气、土、灌溉用水)、区域范围及周围污染源受控情况,掌握重点区域的农业环境变化趋势。

二、投入品使用。检查生产企业(基地)所使用的投入品是否符合“三品一标”的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要求,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名称、来源、使用和库存等情况是否做到及时记录,评估生产记录的真实性。

三、休药间隔期。查阅产品的收获、采摘和出栏的日期等,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休药间隔期等制度。

四、检验检测。是否对生产基地、销售市场上的“三品一标”进行抽样检测,对抽检中发现的不

合格产品是否依据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及时进行处理等情况。

五、包装标识。检查“三品一标”企业(基地)产品是否按包装设计规定要求,是否存在冒用、超范围用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检查情况看,绝大多数“三品一标”生产和经营企业都能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产品生产行为,产地环境、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产品质量状况也基本符合要求,但也存在企业认识程度不平衡,少部分生产企业生产记录不完善,包装标识不规范等问题。今后我办将不断加大对“三品一标”获证产品的证后监管力度,切实提高“三品一标”的社会认知度和市场公信力,维护“三品一标”品牌形象,真正促使“三品一标”企业能做到“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销售有标识,质量可追溯”。

三品一标工作开展情况【精选3篇】二

强化“三品一标”品牌提升着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在创先争优活动当中,以“三品一标”为载体,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发展战略,重培育、抓认证、强宣传、严监管,做大品牌规模,提升品牌效应,助推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省“三品一标”产值已首次突破20亿元。——着力强化“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壮大品牌。“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基地化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本着认定一个产地,带动一片标准化基地建设;认证一个产品,树立一个品牌;认证一个产品,保障一方产品平安的目的,通过认证品种的增加、生产面积的扩大、品质规格的提升、安全可靠性的保证和市场营销服务的加强,全面加快“三品一标”的发展进程,扩大“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规模,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结合实际工作,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3个,认定产地105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规模达140万亩,畜牧业达到52.86万头(只));认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51家,产品125个(其中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生产企业达到20家,产品58个);认证有机食品生产企业13家,产品65个(其中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生产企业9家,产品40个);获得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累计抽检12批次,产品850个,“三品一标”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到100%,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着力搭建各种展会平台展示推介品牌。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会及贸易洽谈会,让“青字号”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跨出国门,“三品一标”品牌宣传、产品贸易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5次组团参加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和绿色食品博览会,4次组团参加农交会,3次组团参加清真食品博览会,5次组团参加“青洽会”,2次组团参加“西博会”,2次组团参加北京优质农产品展销周。先后15次获得优秀组织奖,5次获得展位设计银奖。2010年我省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这是我省参加历届有机食品博览会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金奖。青海省诺木洪农场的枸杞、青海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乳制品、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的富硒马铃薯、青海省海西州水产养殖场的河蟹等四家企业的产品荣获2011年中国绿色食品广州博览会“畅销产品奖”。青海省海西州水产养殖场的河蟹荣获“第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BiofachChina2011金奖”。累计正式签约2150万元,达成意向合同7.16亿元。在大型展会期间,邀请省内外主流媒体跟踪宣传报道,充分展示了我省“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成果。

——着力借力现代媒体常态化宣传品牌。注重“三品一标”宣传常态化,借力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多视角开展宣传报道,做到每月报刊有文章、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信息,重点活动有报道,实现了创先争优活动与我省“三品一标”宣传工作双促进、新提升。一是采取与社会媒体合作的方式,在青海日报、青海政报、西海都市报上开辟了我省“三品一标”工作宣传窗口,建立了青海省绿色食品专业网站,宣传“三品一标”政策法规、工作亮点和获证产品,积极组织人员向中国绿色食品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青海农牧信息网和《绿色食品》杂志报送我省“三品一标”工作动态信息。同时,借助展会平台,扩大我省“三品一标”宣传;二是采取“润物无声和文火煲粥”的方式,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到“三品一标”和宣传工作的全过程,每年安排专项宣传经费8万元,加大宣传力度。同时,组织我省21家绿色食品企业开展了绿色食品知识竞赛。累计印制宣传资料5万余份,制作展板40多块,3次参加了省食安委在中心广场举办的“食品安全宣传日”活动。先后整理出版了《绿色食品知识》、《青海省“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手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资料汇编》等专业书籍5000多册。据统计,各大媒体刊登、播出、转载有关报道156篇(次)。

——着力采取强力措施进一步提升品牌。今年,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积极争取我省“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落实2012-2014年青海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的单位免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费,对申报有机食品认证的单位减免1/3检查费的优惠政策。此政策的落实有利于推动我省“三品一标”事业加速形成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为进一步提升“三品一标”认证权威性和品牌公信力,2012年我省正式启动了“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将通过“三个强化三个提升”,全面提高“三品一标”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一是强化生产控制,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以强化获证单位质量管理为核心,加强获证单位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与获证单位签订向社会保证质量和规范使用标志的承诺书,建立获证单位诚信档案,实施分类管理。二是强化认证审核,提升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按照“从严从紧,积极稳妥”的原则,严把产品认证准入门槛,严格认证程序,完善认证制度,确保认证工作质量。三是强化证后监管,提升品牌公信力。建立举报投诉制度,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并开展专项跟踪抽检、认证工作质量督导检查和获证产品专项检查等工作。

三品一标工作开展情况【精选3篇】三

“三品一标”工作总结

“三品一标”工作机构必须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质量监管上来,严格审查,严格监管,全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随着“三品一标”认证规模的扩大,监管任务越来越重,中央和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公众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要准确把握“三品一标”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统筹协调质量、速度和效益,做到好中选优,严字当头。

无公害农产品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消费安全”这条主线,进一步加强对生产主体质量控制能力的把关,稳步推进发展,提升产品质量;绿色食品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认证门槛,走精品化路线,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不断提升产业素质;有机食品一定要立足国情,因地制宜,重在依托资源和环境优势,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度发展,满足国内较高层次消费需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农产品地理标志要坚持立足传统农耕文化和特殊地理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发展重点,规范有序实施登记保护,确保主体权益、品质特色和品牌价值。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品一标”工作重点是稳步推进认证,全面强化监管。一要严格要求,稳步推进发展,坚决反对单纯将“三品一标”认证数量作为一项政绩工程,快上快出政绩的思想。二要坚持“从严从紧、积极稳妥”的原则,严格把好质量检测关、现场检查关和材料审查关,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责任追究管理。三要把证后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三品一标”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纳入各级农业行政部门例行监测范围,加大抽检比例和频率,坚决淘汰不合格的产地和产品;强化证后监督检查,以投入品使用管理为重点,督促企业落实质量控制措施、生产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加强包装标识监管,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基本包装标识上市和可追溯管理,同时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假冒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积极探索诚信分级管理,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立健全认证登记主体质量安全诚信档案,完善监督检查记录,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坚决淘汰失信企业。四要强化技术服务,紧紧围绕农业标准化,加快制定一批确保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规程,及时指导基层集成转化为简明操作手册和明白纸,让农民看得懂、用得好;强化培训服务,构建部、省、地、县、乡上下贯通、层次分明的培训体系,开展“三品一标”生产管理培训,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切实提高基地和企业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强化信息服务,把认证登记相关规定、标准、程序等业务信息上网公开,为申报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五要科学宣传,指导安全消费,利用多种途径和平台,经常性、系统性地宣传“三品一标”基本知识和消费常识,让全社会了解、支持、监督、推动“三品一标”工作;对被撤销证书的产地和产品,及时通过主流媒体告知社会公众,对日常监督检查的结果,及时报告和通报,对社会举报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要及时做出回应和提醒消费;对舆论突发事件或不实报道,要高度警觉、准确研判,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将事件处理在当地,把问题化解在源头,涉及科学的问题,要让专家有理有据地给公众讲清楚、说明白。

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深入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做到专项行动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通过“三品一标”品牌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展,切实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坚决退出一批不符合标准或有安全风险的产地和产品,坚决清理一批不合格包装标识,坚决查处一批违法违规主体,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确保“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