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我看见了大海读后感【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我看见了大海读后感【精选3篇】一

  没有勇气的人就等于死了一半。今天,我就明白这话的意思了。《我看见了大海》这篇文章讲了:

  “我”因为长相奇怪,妈妈不让我出门,怕我被人笑。8岁之前,“我”再也不敢出门了。直到继父来让我出门,我才胆战心惊的出去后,我又找了回来人生活中重要的东西——勇气。继父答应“我”14岁去看海。可“我”14岁快到时,继父死了,我十分失望。当我成年时,我明白了继父带我去看的海就是——勇气。

  这文章虽然听上去没什么意义,但仔细一看就可以看出意义。这文章让我想起了“一棵树苗,有了勇气,不惧风雨,是终成为参天大树;涓涓细流,有了勇气,不怕石头阻挡,最终成为汪洋大海”这句话。

  做什么要勇敢,不怕困难!绝对不向困难低头!

我看见了大海读后感【精选3篇】二

  月 日的早晨,我们从上海坐地铁来到汽车站,然后乘坐 分钟的汽车,接着又换乘游艇,辗转了一上午,我终于见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海,我开心极。大海是那么大,那么宽。海水是蓝蓝的。我还听到大海的声音了。

  我看到沙滩上有许许多多的小虾和贝壳。我捡了很多的贝壳,准备带回淮南分享给我的小伙伴们。

我看见了大海读后感【精选3篇】三

  《我看见了大海》这篇课文是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试讲,再到后来的正式讲,老师们为我评课的整个活动过程,让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以及我自己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下面,我就针对这次授课的活动体验,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这样的讲读课文需要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不能用过多的问题串讲课文。试讲的时候,我明显感觉设计问题的时候,衔接的环节非常困难。绞尽了脑汁儿,设计衔接语,煞费苦心引导学生进入下面的情境。感觉自己非常累,学生的情感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过试讲后,领导和老师们为我提出了修改建议。我也重新修改了教学设计,整堂设计的主体都围绕“继父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这个问题展开的。学生通过自学提示,学生展开自学活动,然后老师指导学生汇报。经过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对于突出理解继父的品质有了帮助。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明白了要做到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就要真正从内心深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次授课过程中,我预设出了学生可能谈到的“继父是个怎样的人?”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总是不能达到我预期的高度,于是,我就百般引导。结果在这个环节耽误了时间,致使后面的续写结尾时间有些紧了,完成比较仓促。其实,这个汇报环节,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不能期望值过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会让课堂又回复成原始的串讲状态。所以,尊重学生的体验高度,很重要。

  再有自学提示中,我给了两个问题:继父是个怎样的人?河子是个怎样的女孩?看似是两条主线,其实我的初衷是一条主线“继父是个怎样的人?”可是在处理后面的学生汇报时,分析河子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简单处理,把河子的变化提出就可以了。所以授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预设出时间和重点,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时间分配更合理。

  可能是因为前面授课环节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感觉后面学生的续写环节中孩子们的感情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还是有些环境与写作脱节的感觉。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努力地尝试,克服自己授课过程中的毛病:比如口头语,重复学生的答案等等。总之,在这次集体备课、授课活动中,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重难点突破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对我这节课的设计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领导老师们对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