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基础知识 > 汉字 >

披着雨衣打着伞【精选3篇】

小编: 北海有鱼

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得披着雨衣打着伞【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披着雨衣打着伞【精选3篇】

披着雨衣打着伞【精选3篇】一

服装,它以实物载体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步伐。正可谓“盛世有华服”,说到这一点,爱臭美的奶奶最有发言权了,她经常说:“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从人们衣着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

中午,妈妈在网上买了许多最近流行的衣服,奶奶一看,又开始絮叨开了:“我小的时候,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物质还比较贫乏。吃肉、吃油、吃糖要票,连吃豆制品也要票,穿衣更是按人头供应布票。我穿的衣服都是我母亲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做的,那时候,我穿着它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是多么耀眼,觉得自己是大街上的靓点。”

“渐渐地,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街上开始有了第一间服装店,于是,我有了第一件卫衣,我高兴得不得了,穿上它,一个字叫:酷,两个字叫:真酷,三个字叫:酷毙了。我上学时穿着,走街串巷时穿着,我都舍不得脱下来了,我穿不下了留给我弟弟穿,常常见他穿时,脑海里还回放着我以前穿他的样子。”奶奶越说越有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走进商场,各个服装店的服装品种很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些爱美的女孩从上海专程飞到香港、东京或巴黎,而目的仅仅为了买一双跟自己的服装匹配并且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腰带,啧啧……”

一旁的妈妈连忙接过话茬:“是啊!不同的服饰记录着一个个历史画面。从衣着变化,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过程,除了回忆更多的是感慨,要是没有改革开放哪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呀?”

服装——社会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们的精神需求与智慧的体现,透过衣着的变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一个和谐、文明与发展的中国!

披着雨衣打着伞【精选3篇】二

  小区楼下有一家米店,原是一间车库,四四方方的空间,狭小却井井有条。米店的主人是一个老头,高高瘦瘦的,眼神灰蒙蒙的,仿佛蒙着一层米糠。偶尔会见到他袖着手蹲在门口,像一截冬天的枯树枝。他以一种平淡的沉默活着,也用这奇异的沉默经营着这家小店。

 难免会被妈妈支使去买东西。我说,老板,买一块钱水面。仿佛要等两分钟,他才从门口的光影里站起来,慢吞吞地掀开蒙着面筐的白布。他的指节粗大,指甲上有小裂口,里面嵌着细细的面粉,但并不觉得脏,抓一把水面放上去,电子秤开始跳,最后停在九毛六。买的人说好了好了,掏出一元钱。他没理会,默默又放两根上去,一块零七分了,再拎起一根,掐掉小半截。等计数器稳稳停在一元,他才抬起头,接过你的钱。

 如果你掏出的是五十或一百的大钞,那还得等上一会。他拉开抽屉,把零钱拨到一边,摸出一个验钞机,确定是真的了,还得举高了对准光线照一照。这时,递出一张大钞的人早已急得直皱眉:唉,回家自己擀面,估计也快好了。只是,面粉也得在他这里买。

 说是米店,其实除了米面,也卖别的,芝麻、红豆、绿豆、花生……用一个个塑料袋装着,卖掉多少,袋口就卷下去多少,敞着。五颜六色,但又无比的朴素、整齐。后面机器上还挂着一匹匹刚轧出来的面条,散发出衣食无忧的笃定。

 从未见过老头的家人,有人说他活得很孤单,因为他从不与人搭讪。每天早晨,他都会从编织袋里抓一把米,洒在门口,嘴里发出唤鸟的声音,那种唤声在我认识的汉字里找不到与之匹配的词,但鸟儿全听懂了,飞快赶来啄食,叽叽喳喳的似与他招呼,这时他脸上似乎才有了些笑意。

 有时,我醒来,听见外面的树上有婉转的鸟鸣,忍不住想,它或许吃过小区米店的米,卖米的人不跟我们说话,吃过他米的鸟儿却唱歌给我们听呢。

 看着他灰蒙蒙地蹲在那儿,就这样无悲无喜地活着,粮食静默,岁月安详。我想无论如何,能这样活着,守着慢慢逝去的时光,也不失为一场好的人生。

披着雨衣打着伞【精选3篇】三

雨伞是人们雨天出行必备的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从发明之日到现在至少有3500多年的历史,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

关于雨伞的发明,民间有诸多传说。流传最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还是那位神通广大的“鲁班先师”。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天,常常挨雨淋。鲁班为了不让送饭的媳妇让雨淋着,沿途建造了一些避雨的亭子,天下雨了,便可在亭子内暂避一阵。亭子虽好,总不能多设,而且天气如小孩子的脸变化无穷,尤其是夏季雷阵雨的天气,说下就下,以至迅雷不及掩耳。云氏突发奇想,要是有个随身的亭子该有多好?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这位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的木质骨架,装上伞把。如是世界上第一把雨伞就这样问世了。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雨伞也在不断地改进、更新。最初鲁班大师发明的雨伞是笨重的木质骨架;到像《毛主席去安源》拿着的粗大、笨重的竹子骨架油纸雨伞;后来人们又把油纸雨伞改为黄色油布雨伞。这种雨伞不光是笨重,不便携带、那熏人的油漆味人们也很难实应。再后来人们用细钢条做成骨架,用不同颜色的布做成雨伞,雨伞又太长,携带还是不太放便,最后改造成现在自动折叠的自动伞。用时自动撑开,不用时折叠后放在背兜里,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雨伞确实方便了人们雨天出行,但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雨天我乘公交车上学,在公交车上常常听到因为雨伞而发生口角的事情层出不穷。轻者埋怨对方雨伞的水淋到他(她)的衣物上了,重者对骂对方不礼貌,更有甚者动手打了起来。这些行为都与党中央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精神格格不入。但大多数人还是很讲文明、讲礼貌的。我发现他(她)们雨天出行还为雨伞准备了一个塑料袋,踏上公交车,就把折叠好的雨伞装到塑料袋里,这样及方便自己携带,又不会让雨水淋到别人身上。

到学校后,我动员全班同学都为雨伞备上了塑料袋,争当雨天出行文明的中学生。叔叔阿姨们,你们能否也学着我们中学生的做法,为雨伞备上一个塑料袋,别让雨水淋到他人身上,做一个文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