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字数作文 > 800字 >

父爱作文题目新颖的【范文4篇】

小编: 北海有鱼

在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尝试过写作文。借助作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以下是边肖收集的《父爱作文》的小说标题[4篇]。以下是边肖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父爱作文题目新颖的【范文4篇】

父爱作文题目新颖的【范文4篇】一

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父亲都是一样的,不太会表达对孩子的爱。我父亲也不会说我关心的事情,但是他会做很多我关心的事情。父亲对我的爱深藏在心底。他一直关心我!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深爱。这份爱是我们不能用一切来回报的。

关于父母的爱太多了。虽然我是一个外向的人,但有些时候,我会“不善言辞”。其实我一直想告诉他们,请原谅我偶尔的小脾气,我爱你的父母!

父爱作文题目新颖的【范文4篇】二

母亲对着题目上的作文笑了笑

我妈爱笑,有时候是因为我努力学习,有时候是因为我开心,但是这次我记得很深。

上周六,我妈吃完午饭去点玉米。因为这几天刚好下了点雨,我妈只好抓住点玉米的机会。吃完饭,她连洗碗的时间都没有,就带着工具出去了。我想:妈妈每天这么辛苦,一定很累吧。让我趁我妈不在的时候显摆一下,帮她洗碗一次!

我先把碗放在一起,大的放在底部,小的放在顶部,小心翼翼地放进厨房,轻轻地放进盆子里。我一打开水龙头,水就冲了出来,好像在对我唱歌!放了半盆水后,我用洗碗球把盆里面的碗从里往外擦,怕擦不干净。用大碗洗的时候发现有些油渍洗不干净。我记得我妈妈洗碗的样子,还往碗里倒了些洗涤剂。盘子里的油一碰到洗洁精,我就吓得逃命了,大碗顿时变得干净明亮。我惊呼:“原来洗涤剂是油污的克星!”

我把盆里的污水倒掉,换成了清水。我把碗从里到外洗了一遍又一遍,用毛巾把水擦干,放在柜子里。我还没收拾好,就回来收拾遗忘的东西,看着干净明亮的餐具,看着满脸汗水的我。我妈轻轻抚摸我的头发,如释重负的笑了。

看到妈妈幸福的笑容,我的心比吃蜂蜜还甜!

父爱作文题目新颖的【范文4篇】三

花开花落,多少温暖的故事在其中上演;有多少温暖的故事,随着悠悠流水远去。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日子里,有多少人是你在悄悄热身?在我眼里,父母给我的一切,我都无法弥补。尤其是他们的关心、爱护、关注,是无法用金钱来交换的。

一个月的一个漆黑的夜晚,小偷来到我们家。爸爸妈妈发现了,不顾一切和小偷搏斗,但小偷不仅蒙着脸,还带着凶器。爸爸妈妈怕受伤,不敢轻举妄动。我刚穿好衣服,就看见小偷迈着一步跑过来,拿着刀指着我。他们还威胁说如果报警就杀了我。我父母不敢轻举妄动。父亲看到我脖子上有点血,大惊失色。他冒着生命危险与小偷搏斗。因为他妈妈,我爸爸受了点伤,我们赶紧报警。当警察来的时候,他们找到了小偷,并抓住了他。

警察走后,我熬了一夜。我很惊讶。为什么爸爸会冲出去救我?后来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拼命救我?爸爸只是笑着说:“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要保护你,如果你受到伤害,我们没有精神寄托,当然要救你。”

有时候,爱和温暖只能让一股暖流在一瞬间,一种冲动,流进人的心里...

父爱作文题目新颖的【范文4篇】四

倾听是对世界的感知。倾听是对生活的沉思。倾听能抚慰心灵。听着,这是对未知的探索。请写一篇以听力为主题的文章。要求:①自主,风格选择;2不复制,不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有两种。一个是无限制,没有题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叫自由写作;一个是限制和规定的话题。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写,戴着脚镣跳舞。平时的写作训练和考场作文都属于后者。写这种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有效地分析题目。

作文题目分析不是“写”,而是“想”。我常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想出来的点子;不是写不出来,而是想不出来。“想”是关键,因为想了才可以写。想不出来的东西也写不出来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如果你的思维到位,你的表达也就到位——如果你的语言能力不算太差的话。

那么,作文这个题目怎么分析呢?下面我讲四个要点来说明分析题目时的思维活动。为了避免过于抽象,我主要讲讲“听”这个话题。

首先分析话题关键词的内涵:什么是“听”?

无论什么样的命题形式,任何作文题本质上都是“题目”作文,无论是题目作文、题目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任何作文都是在讲一个核心话题。能标记这个核心话题的词,就是我这里所说的“话题关键词”。

第一步,理清题目的关键词。有些题目中的关键词含义明确,没有歧义,如“强”、“实”、“常识”;有些题目中,关键词的意思比较隐晦,比如“提着篮子看春天的妈妈”,“春天”显然有隐喻的意思,你需要搞清楚“春天”的本体。

无论关键词的含义是清晰还是晦涩,都需要仔细确定关键词的内涵。作为写作的基本立足点,这个核心概念显然需要界定。即使一个关键词的含义很明确,你在考察题目的时候还是需要仔细确定它的内涵。

举个例子,“诚实”这个词的意思看起来很清楚,但是如果不小心,还是有可能出错的。从词语的基本内涵分析,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诚”和“信”是有区别的——“诚”指的是一个人自身的品德,“信”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如果模糊的谈诚信,而不是写信用,可能会有偏差。“诚实”不完全等于“诚信”。“诚”的定义是,一个人外在的言行与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诚实”与他人无关,“守信”一定与他人有关。如果你的作文只讲诚信,不讲虚伪,就会偏离题目的意思。我可以告诉你,“真小人”也是诚实的,言行一致的。真小人的特点是“真”。他一点也不虚伪。他说要翻脸就翻脸,说不守信就不守信。诚实是诚实,但它是诚信吗?

同样,如果只注意“信”,那也不行。什么是“信”?“信任”是信用,即能够履行与他人约定的事情而获得的信任。“信仰”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定义的。「信任」一定要「真诚」吗?也不尽然。有些狡猾的人是不诚实和坦率的,但他们也可以履行与别人约定的事情,从而获得别人的信任。比如一个商人可能不老实;但是他在和别人做生意的时候是可以守信用的,因为他知道守信用是值得的,不守信用会导致自己的商业利益和商业机会的丧失。

所以在“诚”的标题中,“诚”和“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写这个题目,既要写“信”,也要写“诚”。要考虑到“真诚”和“信任”。

以上是粗略的分析。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审题的时候要对题目关键词做细致的分析。

分析话题关键词就是问自己:是什么?比如:什么是“诚信”?

至此,你应该基本清楚了。现在,我将以听力为例继续说明。什么是“倾听”?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幼稚。字典里说得很清楚:用耳朵接收声音。其实不用查字典,就能明白这个意思,就是这个词的本义。但如果写一篇文章,说明外界的物理振动是如何被人通过感觉系统感知的,说明人的听觉神经对声音的反应机制,最后写一篇生物神经学的论文,就不符合要求了。我知道写这样的文章对像我这样的理科盲来说很难,但对你来说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我必须正确地向你指出:这很难,但没有价值。你已经走投无路了。你不知道作文基本是讲生活的。

“听”的本义:用耳朵接收声音。在这个本义中,你要注意,“听”的对象是声音。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很重要。看到这个短文题,你会明显联想到:你能听到什么声音?也许你会想到:普通的声音,特殊的声音。一般的声音是指我们的听觉在物理世界中能感知到的声音,比如风雨读书的声音,汽车和打雷的声音,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或呵斥;特殊声音是指我们的听觉无法感知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抽象的,是具象的,比如正义的呼唤,真理的呼唤,良心的谴责,爱的和弦,等等。

如果注意到以上抽象的“声音”,你的立意可能更高。写一个大概的声音,你的作文就是一个大概的水平;写特别的音,你的作文是高级水平的。让我们回顾一下作文题中的这段话:

“听着,是对世界的感知。倾听是对生活的沉思。倾听能抚慰心灵。倾听是对未知的探索。”题目中这段话其实是要求我们多注意“听”的引申意义,而不是它的本义。“听”有几种引申意义,但根据这段话可以判断,“听”是“接受和服从”,而不是“放手”。

二、内涵的确认和具体化:听力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关键词是有定义的,但这个定义是抽象的。只有把抽象的定义和具体的现象联系起来,抽象的内涵被具体的现象所确认或证实,它的意义才能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

以这个话题为例,我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听力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换句话说,问问自己:具体场景中有哪些「听」?

刚开始,你可能只是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有以下联想:

1.一些属于人生经历的人生现象,比如听别人的话;听音乐;倾听风雨;听雨打香蕉;倾听潮起潮落;倾听老师的批评;听听同学的论点;听听街车的声音...2.一些属于知识背景的与题目相关的零碎词汇,或者是一些习惯听的短语,比如:听着听着听着听着听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着听着听着,听着听着真相,听着夜风夜雨,听着人劝一半...

我们在各种场合学过的一些事实,包括国学,比如:邹忌讽刺好学,好学,赵太后听《说龙》和《论赵太后》里的意见,还有的诗《我听萧在翟,疑是民间苦难之声》...

你的联想一开始是随机的,混乱的。其实我上面想象的已经初步归类了。这些联想是必要的,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思考听力的内涵,确定你的写作意图,甚至为你准备前期的材料。通过思考这些材料,你对“听”的理解会更加清晰。

仅仅初步联想是不够的。接下来你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在分类的时候,还必须思考这类材料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观点。对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分类如下:

1.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倾听风雨;倾听潮起潮落;听雨打香蕉——一种可能的观点:倾听自然,感受和领悟自然之美。

2.倾听人类的声音

(1)倾听老师的批评;听听同学的论点;听听别人的话(包括邹忌咬王琦易受劝诱,唐太宗善于劝诱,赵太后听听《摸龙谈赵太后》里的意见,都属于这一类);听了就黑,听了就被半个可能的观点说服:善于倾听;倾听要宽容;别人的意见不一定都能听到。

(2)听音乐——一种可能的观点:听是对灵魂的抚慰;听力的美感和理解力对生活有益。

(3)听街车的声音——可能的观点: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未必美好;可能会对人类生存产生负面影响。

(4)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充耳不闻;“雅斋卧听簌簌竹,疑是民间疾苦之声”——一种可能的观点:听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

(5)倾听真理的召唤——一种可能的观点:倾听必须服从真理,必须理性。

(6)晚上躺着听风雨——一种可能的观点:倾听内心的声音。

(7)道听途说——可能的观点:善于倾听,有些声音听不到;听着,不一定可靠。

3.不要闭着眼睛听——可能会导致不听是有害和危险的观点。

有了这个梳理,你不仅更清楚什么是倾听,还能找到很多观点。有些观点是矛盾的,可能会激发你更深刻、更辩证的思考。那么,在这些观点中,你可以仔细权衡,选择你最想阐述和肯定的观点,作为文章的中心。

三、分析原因:为什么要“听”?

为什么要“听”?原因在哪里?议论文都是关于“为什么”的。

如果你提倡“听”,无论是听自然的声音还是人的声音,无论是听安静的音乐还是人的声音,我们都要问:你为什么要“听”?是什么原因迫使我们“听”?你将如何说服我们接受你的观点?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有什么理由支持我们。我觉得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点

最宏观最基本的原因。

1.从生存意义上来说,倾听是必要的。

(1)人作为动物

人和许多动物都有听觉器官。这个器官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就是吸收信息,为生存提供支持。

(2)作为社会人

作为一个社会人,倾听是一种信息的接受和交流,有利于扩大我们的兴趣。邹忌讥笑易受,齐王,唐太宗善于易受,赵太后在《摸龙》中听取意见,都是为了更大的生存利益。

2.从伦理意义上讲,倾听是必要的。

(1)“倾听”外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流思想,加深情感,消除隔阂,表达友好,化解恩怨,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符合人类的基本伦理。

(2)向内“倾听”:倾听灵魂的声音,倾听真理和良知的呼唤,可以促进生命的觉醒,提升生命的意境,具有最根本的伦理意义。

(3)特别是“雅斋卧听簌簌竹,疑是民间疾苦之声”,这是在倾听社会底层的声音,表现了在人类中居于强势地位者的社会良知,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3.从美学意义上讲,倾听是必要的。

人类的一些审美活动表现在听觉上。倾听和欣赏自然、音乐和甜言蜜语的声音可以让人享受美丽,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我的分析简单宏观,所以你实际写作的时候可能不会这么想,因为你的论点一般不是关于倾听的必要性——这不是你的任务,而是哲学家的任务。但是,你需要有意识的去做,这样你的思维才会更广阔,更高,这样才能提高你的思维深度。

这并不是说你不用在作文里讨论“为什么”。我只是说你的思维可能没有上面那么高。在论证中,总是要讨论“为什么”。围绕你的中心论点思考“为什么”。我们假设你已经建立了“倾听自然”的论点。接下来你当然有义务解释“听自然”的原因,也就是回答“为什么听自然”这个问题。

这样你可能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想到“为什么听自然”的原因:

1.知识增强——倾听自然,可以直接增加我们对自然的认识。

2.对哲学的理解——倾听自然可能使我们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哲学理解。(只可能获得;你是否真的懂,取决于听者自己的态度和理解。你可以进一步建议你对天地共鸣要敏感,耳朵里要有一颗体贴的心。)

3.美感的获得——倾听自然,可以让我们享受美。

4.生活的乐趣——倾听大自然可以给我们带来身心的平静和安宁。(远离尘嚣,远离尘世喧嚣。)

这形成了一些子论点。文章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当然,你不必涵盖以上所有方面。你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中心,通过叙述、描述或阐述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分析行动的原则或策略:如何“倾听”才是对的?

通常这一步被描述为“怎么做”。传统说法是:一篇议论文,提出问题,刻画对象,叫做“是什么”;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这叫“为什么”;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叫做“怎么做”。

“为什么”是议论文中必须回答的问题。至于“怎么做”的问题,在相当数量的议论文中是不需要回答的,至少不需要详细回答。比如一篇以“诚实”为题目的作文,你一定要说明我们为什么要诚实,但是关于如何诚实,你不必说一、二、三、四。诚实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就好。你还能做什么?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必考虑“做什么”或“做什么是对的”。思考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以听力为例。

现在,请想一想:听什么才是对的?

“怎么听才是对的”?这个问题暗示了并非所有的“听”都是正确的。这一点你不难理解。比如听别人的意见是愚蠢的,听别人的意见不加思考,根据狭隘的自我感觉去听别人的意见。

认识到有些“听”是错的,反过来就能意识到什么样的“听”是对的。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

1.你不能只听别人的意见——可以得出结论,“听”一定要独立,有选择,以我为主。

2.听别人说话不能不思考——可以得出结论,“听”一定要有思考,有理性,有辨别力。

3.你不能根据自己狭隘的自我感觉去听别人的意见——你可以得出结论,“听”一定要有头脑,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倾听必须用客观事实来验证。

这样就解决了“怎么听才是对的”的问题。其实这一步也起到了扩大论证,深化文本意义的作用。至此,你的思维差不多成熟了。

五、骂题的逆向思维:能不能不“听”?

逆向思维是一种消极思维。但这不是一棍子打死话题。中国的命题大多是经验命题,不是白黑,而是灵活。就像白一样,多变。白是一个年轻的女孩,一个老女人和一个老人。孙悟空打它之前,它是固体,下去后又变成气体,变成一股烟,飞走了。中国人的经验命题有时就像白一样。“成功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也没错。有些自卑的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成功的刺激,越来越兴奋,越来越自信,于是从一次成功走向另一次成功,可见“成功是成功之母”也是如此。

经验命题是诉诸经验,而不是严格的逻辑。这为骂题的逆向思维提供了空间。但是一旦准备骂题,就要谨慎了。孙悟空反对白,白是个命题,孙悟空准备骂。孙悟空那么凶,也不耐烦。主观上,他想用棍子打死白,但要知道,他一共打了三棍子。

因此,你应该仔细研究一下杀死白的棍法,以及如何骂的问题。不要指望一下子就把话题颠倒过来。颠覆就是方法。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听”?你能不“听”吗?

这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一棍子打死!你千万不要说:我们就是不想听,就是要闭上眼睛听。最好把耳塞放在耳朵里。一切都不打扰。太酷了!你这么说,不是太蠢就是太偏激。不要。里科夫先生没有塞住耳朵吗?所以他什么都不担心?里科夫不是把自己放在套子里闭上眼睛听吗,但是这种不听能否定听的意义和价值吗?作为一名希腊老师,里科夫学习希腊语不需要“听”吗?塞住耳朵,只能避免“听”的发生,却无法打消“听”的价值。

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听”?你能不“听”吗?

是的,我们不必总是“听”。比如八卦,说三道四,机器发出的噪音,政客的喊叫,专家的胡言乱语,走狗的狂吠。但这些只能证明“听”和“不听”的选择性,却不能证明“听”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我就忍不住“听”了大家精辟温柔的劝诫。

这迫使你进一步思考。如果你一直思考,你可能会想到以下三点。孙悟空打了三棍,这三分算是三棍。这三根棍子可以有力地证明“听”是有限的。请注意——我们不是说“听”一定是错的;我们只是说:不要觉得“听”太伟大。我们不应该止于“听”,而应该超越“听”。仅此而已。

1.就客观事实而言

任何创作都不是“听”出来的。人类所有的先行者和先知都拒绝“倾听”。

2.就一般事务而言

(1)“听”到的信息可能不可靠、不真实,文字具有欺骗性,不代表真实事实,所以不能过于依赖“听”。眼见为实眼见为实。

(2)“听”是被动接受,更重要的是自我主动判断,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是被动的“听”就是被牵着鼻子走。

3.就听力的局限性而言

(1)“听”只是接收信息的众多方式之一,不够充分;而且,不正确的“听”干扰了正确的思考和判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就是这种情况)。

(2)即使是真正的知识,仅靠倾听也无法完全掌握、消化和内化。止于听的学习不是正确的学习,实践才是知识和真理的标准。

(3)正确的意见是否真的“听”了,不能靠“听”来证明,要靠行动和效果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