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字数作文 > 800字 >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

小编: 樱花涵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的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一

作文写作的技巧:审题技巧

1.重视概念的内涵。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忽视了概念内涵就有走题之虞。

如以“风”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哈韩风”“武侠风”“学风”“校风”等例子,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就不能将“风”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如果错误理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了。

2.重视背景语的指向。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的思维模式与文章内在文脉的贯通。

3.重视提示语的暗示。作文一般都有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二

读得懂你的人,却读不懂你那做母亲的心。

你最喜欢养花了,所以,在你生日那天,我送了你一盆举着花骨朵儿的风信子,倾尽所有地去灌溉这盆风信子。

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弟弟来我家做客。我嫌他会把我的房间弄乱,于是锁住房门,不让他进来。他走后,我才放心打开门,谁知,刚一开门,一张比外面乌云还黑的脸映入我的眼帘。你劈头盖脸地开始说我,说我一点都没有礼貌。我争辩起来,你却说我小气,我与你吵得越发厉害。一气之下,大声怒吼,随手拿起一盆植物往地上一扔,“砰”地一声,玻璃瓶如同我的心一样碎成了几片。定下心来,我惊讶地发现,我扔掉的,竟然是那盆风信子!

终于,我再也忍不住了,推开门跑了出去。乌蒙蒙的天开始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我的身上。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路上并没有什么人。万家灯火明亮,我的心却一点也明亮不起来。脑海里浮现的,只有你忙碌的身影。一个个晴天里,你为那盆风信子来来回回地跑着,一会儿拿个喷壶,一会儿拿个铲子。细细一想,我毁了的,不只是那盆风信子,更是一颗你爱我的心!此时此刻,耳边只有风在呼啸,雨在滴答的声音,划过脸颊的,也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我鼓起勇气,默默地走回了家。

我愣愣地,望着那扇门,轻轻一推,门竟是虚掩着的,泪水再一次不经意地滑落。我拿起拖鞋,悄悄地走进了家门。走到那几十分钟前还是一片狼藉的地方,发现早已变了个样。阳台上那盆风信子早已换上新衣,沉睡了。底下还压着一张纸条——我永远爱你。细细品读这简单易懂的5个字,我读懂了这含辛茹苦的母亲的心。

回想往事,你总是在我认错前原谅了我,我每次的一意孤行,你都会包容;你总是在别人面前说我的优点,那些缺点好似并不存在……

你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我愣愣地望着。你却扬起嘴角笑了笑,将晚饭端到餐桌上,一如既往。

做了你十几年的女儿,终于读懂了你的心!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三

如何在审题中创新立意

一篇优秀的中考作文之所以能从数百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其中必有他值得称赞之处。按照评分标准而言,一般会从选材,立意,语言和结构这样几个方面去衡量,这四个标准里,其中最为阅卷老师欣赏也最让学生头痛的是作文的立意,一边羡慕于别人标新立异的思路,一边又苦于自己落入俗套的构思,这成为很多学生作文档次上升的一个障碍。其实,创新立意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所根据的,它的根据就来源于卷面已经给出的题目,从审题入手去分析出题人的意图,从审题入手去挖掘更深邃的含义,如何审题审出新意,这是我们接下来几篇连载要集中解决的问题。

第一讲主要解决的是审题方法的问题,创新的前提是审准题,在准确的基础上才能有所新,如果题目审偏了,立意再好也是妄谈,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审题。

(一)短题要补充

很多题目我们看起来很简洁,不过三五字,但其实题目越短,审题难度越大,因为它能够给与我们的信息是极为有限的,很多时候让人感觉难以下手,这时我们可以用补充题目的方式让题目变得具体充实有可写性起来。

如写《雪》这样一篇文章

1、在前补充:冬雪,看雪,洁白的雪

2、前后补充:瑞雪兆丰年,冬雪也暖人,风雪中的身影

3、在后补充:雪后,雪的温度,雪的诉说

再如以《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1、在前补充:真诚的朋友,执着的朋友,诚信的朋友,我最敬佩的朋友

2、前后补充:我的朋友叫自信,这个朋友值得尊敬

3、在后补充:朋友的心愿,朋友的真谛,朋友的故事

需要注意的是,补充题目这件事是在我们脑海中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我们去补充完整题目,那么我们就不要随便改动题目,只是在心中把你要写的内容通过给题目补充,进一步缩小即可,如果补充题目的过程中发现脑海中想出的好几个题目都还不错,怎样取舍呢?这时,可以选择你最熟悉的那个话题,或者你认为最有话可说感触最深的那个去写。

(二)长题抓关键

题目长了有时也会干扰我们审题,原因很简单,各个独立出来的词你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题目的核心,这时就需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去分析,而关键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题眼,我们一般会选择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作为题眼,因为这些一般是起修饰和强调作用的,当然题目的主要对象一般是名词,这个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关键是要看修饰它的那个词是什么,你要围绕那个词写什么。

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中的“教育”,《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中的“并不是”,《**也美丽》中的“也”,《水仙花开》中的“开”。

(三)标志定体裁

有些题目常带有明显的体裁标志,可帮助我们迅速确定文章的体裁,内容和重点。

1、记叙文的标志:题目中凡带有“记”“忆”“人”“事”“见闻”等字眼,一般都是记叙文。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值得赞美的人》《假期见闻》《我的初中生活》等。

2、抒情散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有“赞”“颂”“赋”等字眼,一般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如《白杨礼赞》《绿叶颂》《茶花赋》等。

3、说明文的标志:题目中凡带有“制作”“介绍”“说明”“自述”“为什么”“原理”“话”,或直接写某事物的名称,一般应写成说明文,如《文具盒的自述》《森林为什么能防风》《手表的使用和原理》《秋天话菊花》等。

4、议论文的标志:题目中凡是带有“说”“议”“谈”“论”“评”“辩”“驳”“从……谈起”“从……说开去”“读……有感”等字眼,一般都是说明文,如《谈骨气》《由‘滴水石穿’想到的》《读有感》等。

(四)联想化深意

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而甲一般是由实际意义的,乙是有象征意义的。如《圆月》《白杨》《长城颂》《我心中的阳光》就需要用联想法来审题,把这些大家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与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给这个题目赋予更深层的含义。比如:“圆月”联想到中华同胞,“白杨”联想到扎根边疆的志愿者,“长城”联想到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阳光”需要联想温暖,亲情,关爱,希望甚至信仰,这样通过审题文章的寓意就大大深化了。

完成正确审题后,接下去几讲我们会结合具体题目来给同学们分析,如何通过审题来创新立意,请同学们继续关注。

作者简介:苏文卿,东学堂语文名师。授课内容围绕中考考点展开,讲授清晰易懂。所带学员成绩普遍在85分以上(满分100分),语文单科年级第一的学生能够多次保持领先成绩,30%的学生成绩分布在年级前五,其他语文学习薄弱的同学也较上学年有了5至20分不等的提高。

引导式提问,注重答题思维和写作方法训练;从考试的角度提炼归纳答题公式与模块,便于学生掌握,帮助学生解决阅读答题不够全面、深刻等问题。提高了孩子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四

大年初一现男尸

明朝某年的大年初一早上,阳丰县县令陈安仁刚起床,捕头刘强便来报,说城北门外的树林里发现一具男尸。陈安仁吸了口刘强带进的冷气,套上官服出了门。赶到现场,只见尸体的脖子上勒着一条红布带,陈安仁忙问衙役、仵作等谁认得这人。马上有人认出了,说这是本县的绸缎商曹贵,长年在外倒卖绸缎,已近一年没在城里出现了。陈安仁把曹贵的尸体查了一遍,将目光停留在那一双脚上,那双脚上没有鞋。隆冬腊月,他怎可能不穿鞋走路呢?看他的脚底板,也没有赤脚走路的痕迹。

陈安仁命两名衙役看管尸体,带其他人直奔曹贵家,刚进家门,屋里的女人十分慌乱,忙把床下的一双鞋塞进床底,她抓过床上的大红新袄穿上,要系袄腰却没摸到腰带,袄上的腰带没有了。陈安仁抢过那双鞋,见是双新的男人鞋,鞋底干净。他吸吸鼻子,下令搜查屋内。刘强在门后找到块布巾,呈给陈安仁。陈安仁闻一下揣进怀里。经询问,这女人叫姜春叶,正是曹贵之妻。陈安仁绕着她踱了几步,猛地大声道:“这双鞋是谁的?”姜春叶惊得跌坐在地,脸色变白。陈安仁又突然问道:“认识这个吗?”说着,抬手亮出一样东西:一块圆形雕花玉佩。这是他刚才在死者绑腿里搜到的。姜春叶忽地冲出门去,奔到北门外树林,看到曹贵的尸体,哭嚎着扑上去。陈安仁没让她碰到尸体,以涉嫌谋害亲夫的罪名逮捕了她。

酒鬼阿三是凶手?

进入大堂,陈安仁升堂审案。陈安仁道:“本县早就断定树林并非第一案发现场,死人不可能自己光脚走进树林,又把脚底擦干净。到了曹家,见姜春叶慌乱地藏一双男人鞋,她又找不到自己的袄带,而勒死曹贵的正是同姜春叶的大红袄相配的红布带。本县亮出玉佩,这女人就直奔树林来,尸体不是她放的,她能一下子就找到吗?”堂前响起嗡嗡低语声,透出振奋、钦佩的情绪。

姜春叶却啜泣着道,玉佩是她与曹贵的信物,曹贵临走时同她约定,如有人送来这块玉佩,说明他回来了,她可到北门外树林中相会……她的袄带是怎么勒到曹贵脖子上的,她不知道。问她屋里如何会有男人鞋,是不是曹贵的,她一字不吐。

陈安仁正要动大刑,捕头刘强道:“大人,本案真凶恐另有其人。大人还记得在曹家门后发现的那块布巾吗?”陈安仁从怀里摸出布巾,说:“这是做什么用的?”说着,刘强把布巾蒙到脸上,把布巾的两角在脑后系住。他变成了蒙面人。“酒鬼阿三!”堂前众口一词地嚷道。这阿三是阳丰县及邻近县人人皆知的盗贼,常见他蒙面蹿房越脊,窃掠富户财物。因他行窃时总是浑身酒气,才得了“酒鬼”的绰号。

陈安仁扯下布巾:“这条布巾酒气熏人,刘捕头,即刻将阿三提来查问!”阿三很快就被抓来,他供述如下:大年三十后半夜,他盯上了一个赶路的富商,并跟着富商潜入宅子。可富商进屋观望一阵后,又气呼呼地离去了。他本想盗下富商的包裹,可看到富商大年里那般难受,就罢了手。第二天听说叫曹贵的被害在树林里,他去看热闹,见被杀的正是昨晚那个富商。陈安仁瞪眼喝问:“依你看,曹贵为何刚到家就生气离去?”阿三说他看见床边放着一双男人鞋,曹贵定是见鞋起疑。陈安仁沉思片刻,说:“虽然两嫌犯杀人的证据都不足,但也都不能免除嫌疑。”他便将阿三和姜春叶投入大牢。以后多日,陈安仁不再审案,每天闲庭信步,观花玩鸟。

几天后,刘强来报,说他查出了案发第一现场,曹贵应是在离他家不远的榆树下被杀。榆树下有搏斗的痕迹和挂在树杈上的一角衣料。陈安仁下令再提审俩嫌犯。

县令大堂审鞋

县衙大堂上,陈安仁好半天一言不发,猛然,陈安仁道:“本县今天不审这一男一女俩嫌犯,审另一个特殊的嫌犯。谁?就是它!”他举起了一样东西—那双出现在姜春叶床边的男人鞋。堂下起了一阵骚动。陈安仁把鞋掷到案台下,令衙役大刑伺候。衙役们傻愣着不知如何是好,陈安仁竟走下案台,夺过刑杖猛击那鞋。没一会儿那鞋便被打得帮裂底碎了。陈安仁拎起残破的鞋,笑道:“它到底还是招了。”他揭开绽破的鞋底给人看。鞋底里层有一个红线绣的心形图案,心内还绣有几个字:刘强姜春叶。

原来,刘强在大年初一到陈安仁家禀报,陈安仁就嗅到了刘强身上的胭脂味。在姜春叶房间里,陈安仁又闻到了同样的胭脂味,他察觉出了这二人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在探察案情的同时,他始终注意刘强的动向。当罪证由姜春叶指向阿三后,他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便故意不审案,让刘强为姜春叶着急,诱使他假造给姜春叶开脱的证据,露出了马脚。但这些还不足以证实这二人有不正当关系。陈安仁忽然想起自己的夫人原与姜春叶同乡,夫人曾说起过她家乡有一习俗,女人们在给心仪的男人做鞋时,在鞋底里层绣上红心和两人的名字。姜春叶床边那双鞋,既然不可能是曹贵的,那就一定是给刘强做的。所以就演了审鞋这出戏。

刘强大喊冤枉:“大人,就算我俩关系暧昧,那又怎么样,曹贵被杀跟我没有一点关系。”陈安仁道:“除夕夜你同姜春叶幽会,姜拿出给你做的鞋,以表心意。你把鞋放到床边,上床与姜亲热。事后,姜沉沉睡去,你却察觉到有人正从外溜进,忙下床躲到床后,窥见是阿三来行窃。此时,又有人进来,阿三藏到门后。来者正是曹贵,谁也没料到他能在除夕夜赶回。曹贵发现床边的男人鞋,气得转身离去,阿三目睹后离开。你见此情景,发现这是杀掉曹贵嫁祸阿三千载难逢的时机,便找一块布巾洒上酒,当做阿三的面罩丢在门后,然后你拿着袄带追上曹贵,把他勒死。为不使姜春叶有明显嫌疑,你把曹贵的尸体运到北门外树林,刚喘口气,蓦地想起了姜春叶给你的鞋,留在床边肯定要露馅,可这时候回去处理,来不及了,天已放亮,你灵机一动,扒走曹贵脚上的鞋。这样,人们就会怀疑姜春叶床边的鞋是曹贵的,可姜春叶不可能杀曹贵运尸体到北门外树林,她就没什么危险。在她家门后有阿三的面罩,罪证就指向了阿三。”

刘强道:“这只是大人的推测,试问如果是我拿走曹贵的鞋,那鞋现在在哪里?”陈安仁冷笑一声,扔出一双鞋,绸缎鞋面,只是已半旧。陈安仁命仵作拿出验尸记录下的曹贵脚的尺码对照。仵作对照后禀道,曹贵脚的尺码与此鞋正合适。面对确凿证据,刘强只能认罪。那么那双鞋是怎么到了陈安仁的手里呢?原来,阿三目睹了刘强杀人,等刘强把鞋藏在树上时,他便偷偷取走,陈安仁私下审他时,他将实情相告……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五

星期四下午,我们二2班在江阴人民法院听了庭审实况。

在庭审中周庭长说:不能有不劳而获的心理,交朋友也要交好朋友,如果交

到了不好的朋友,一定不要和他交往。在庭审中周庭长还提到要有明辨是非

的能力。

这堂法律课可真是学校里上不到的。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六

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为中考、高考的发展趋势;倍受广大师生的关注和青睐。它的开放性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和个性,更有利于展现时代和社会的风貌。然而,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又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许多老师偏重于对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技巧性指导,却忽略了话题作文的根本特点—一开放性。话题作文就是与某个“话题”有关的自选作文和自由作文,其作文文题由学生自己命题;这给了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不妨一试从指导作文命题开始。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或概括全文的内容,或揭示文章的主旨,或提供阅读的线索等等。从中可以窥见蕴涵于文章深处的奥妙。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分析,它只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写什么?怎么写?完全由作者自己决定。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简单的以话题作为自己文章的题目。殊不知,话题本身范围宽泛,用作题目容易出现题大文小,文题不一的毛病。老师在指导作文训练时,要明确告诉学生,文章题目一定要从小处着手,把题目定得窄小一些,切入口小一些,有利于走出空泛肤浅,文题不一的误区,有利于写深写透。写出个性。例如: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果用“幸福”为题目。显然不及用“幸福人家”、“知足者常有幸福”、“我生活在幸福之中”、“奉献带来幸福”等题目更容易下笔,更容易写出个性特点。

话题作文命题的成败,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话题作文题目需自拟,这给学生提供了选材的便利。只要求所选材料与话题相联系就不算跑题。自命题就可以选自己最熟悉的有材料的内容来写。例如:请以“逆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学生就用了“感谢苦难”为题目,从题目本身看,苦难是逆境,找准了话题,用了“感谢”二字,这种态度确实肃然起敬。这必然是作者心中有了一些人生感悟;在生活中提炼了情感,写出的文章必定会感染人。再者,从题目上看就胜人一筹了。

命好题,对行文求新也有指导作用。题目可以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好的命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行文中开拓思维;找准感情写出创新的文章来。例如;请以“关爱”为话题写一片文章。写父母的关爱;有学生用了“爸爸;您要我怎样报答您”、“风中帆,雨中情”、“母爱无涯”等,写老师的关爱,有学生用了“老师,我要你的大面包”、“关爱l00分”等。这些命题既有创新,又能让作者有了更好的行文材料,写出了紧扣主题的创新作文。

指导学生命好话题作文本的题目,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开始。在指导命题的训练中,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开拓思维;找准现实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写出一些创新的作文来;这也是话题作文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在指导学生进行话题作文训练时,不妨试着从命题开始,帮助学生走出话题作文写作中的一些误区,让学生写出有新意、有个性,展现时代和社会风貌的好文章来。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七

东京审判读后感 共有范文三篇范文一:《东京审判》――国人必看。为什么?冲着它的名字,想着它的内容,就足以让我、让很多国人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愤恨和爱国的冲动。就在前半个小时,我还在电影院里默默的体会着这部电影。现在,在刚回到家的第一时间,我没有做任何事,只是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我的感受和思考。这是值得留下的记忆。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让我比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时候,几个主角义愤和激情的演说辞让我对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亲身坐在电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时候,整个过程却只有一种木漂于水的轻浮感。明知道这些历史足以让人的心感到压抑和刺痛,但是这些历史的负重却堵塞在咽喉处,缺少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力量,让这些负重瞬间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淀――然而,没有!!!整个过程中,感受不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主义以及其伴随的杀戮、血腥给人带来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国对历史事件激辩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恶受到惩罚以及和平得以彰显的快感和激动。     总而言之,缺乏――震撼力。     影片是从中国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将整个庭审过程中的一些节点作为重点,还穿插了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之间的恋情,某些日本人的觉悟,某些日本青年对战争的曲解、对中国的仇恨心态以及报复行为,日本老兵在战争后留下的阴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战争中响应国家号召被侮辱后的恐惧等等。     印象比较深的重点情节:一是庭审刚开始时梅汝?H对审判座次的据理力争;一是两醉酒日本人被美国司机开枪打死的情景;一是溥仪的作证;一是美国法官对东条英机的盘问,以及东条英机最后死硬承认如果可能还会将侵略战争继续进行的丑恶嘴脸;一是日本老板娘被子弹打死时的情景;最后是对死刑进行投票的情节。     然而,让我不太满意的恰恰就是这些重点情节。这些情节并没有深化和细腻,无法让人将感情投入,甚至是我这个满怀激愤、时刻准备投入情绪的观众都无法将感情沉淀下去。整个影片中其实时刻都存在爆发点,况且有刘松仁和曾江这两个老牌的实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担心他们无法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然而,不知是编剧的原因还是导演的原因,这些情绪激动的演员却在阐述一些空洞的说辞,完全没有力度。这就好像朝你打过来一个大拳头,让你颤抖,让你恐惧,但是打到身上却没有想象得那么痛。       不知道是否导演的角度太过客观,却又极力的想用情绪来煽动观众,以至于在影片的拍摄中产生一种情绪上的矛盾。整个影片中贯穿的真实的历史胶片,以及不断出现的字幕,使得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让人有一种被人搔你痒痒但是又无法发笑的难受感觉。似想爆发,却如鲠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来。     还有一点也存在着失误,那就是整个情绪的导线都是集中在中国法官身上。中国法官力争座次问题,中国法官说服大家赞同死刑,似乎整个的审判都是中国人在主导,都是中国人在利用大多数的权力来对日本进行镇压和报复。这样容易误导观念,误导情绪。     在演员方面:首先,溥仪的出场应该是一个爆发点。在这个情节上,应该是让溥仪用平静而朴实的语气诉说让别人气愤和窝心的事实,但是溥仪的表现更像是在做秀,有很着迹的伪君子的圆滑和无赖;其次,“小偷”和尚的回忆,情绪激愤是对的,但是他回忆的内容还无法让别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颤栗,应该换个内容并且继续细腻;再次,美国律师对东条英机的盘问是很不错的一个部分,有情绪也有内容;还有就是那个日本辩护律师,让他的辩护词更为卑鄙和狡猾一点,也许效果会更好……类似的小角色还有很多,但是都有一个总体上的毛病――没有细腻和深化,只是粗线条的描绘和表演者的冲动肯定是无法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     不过,这些的表演者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现都比较到位。而且,这些演员从外形到气质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比较符合,在选角上没有太大的参差,可以表扬。     另外,影片的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有不连贯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断裂的迹象。比如对东条英机审判的那个场景,镜头对准了东条英机的头顶处,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后下一个画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国律师的脸上,如果从头顶处往下推进,再缓慢过渡到律师的脸上,效果会很好。不知道导演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疏漏,显然监制和剪切的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够。     总而言之,鄙人认为这部影片原本应该拍得比现在的更精彩,演员的表现总体上还是不错的,音效也还是有分量的,画面还算精致;但是剧本显然没有写到位,该入的不入,该出的倒是出的很开;导演、监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来,真的很平静,还会有一种很窝囊的感觉。不过,这部影片的意义以及本意还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电影这样的宣传手段将历史的真相揭露到国际社会面前。不过类似作品的后继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剧本的深度和力度问题,不要再浪费这些优秀的实力演员。      最后,考虑到配音的不真实性,鄙人觉得还是再重看一遍原声片比较好,也许没有加工过的声音会比配音后的更有震撼力。

东京审判读后感 范文二: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梅汝傲的名言。

其实那段历史我想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会不知道。刚刚从电影院看完《东京审判》,耳边还回响着梅汝傲那些激昂的话。

第一次让我震撼的,是当所有法官,坚持中国法官的座位要排在英国以后,梅汝傲把本子一关,头也不回的离开会议室。从梅汝傲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但是梅汝傲也有过无奈,有过彷徨,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抽着烟,虽然他用“威胁”的方式,来说服大家,必须证明中国的位置,但是命运,不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的胜利,当然是属于梅汝傲的。所有法官去远东军事法庭彩排的时候,梅汝傲走在一群外国法官中间,他很坚定的坐在了应该属于中国人的位置上。

第二次让我震撼的是当对战犯实行不实行死刑的时候,梅汝傲把一杯水砸碎在地上,开始了他的说服工作。当他打开信封里的投票纸,把笔拿起来,在“YES”上重重的勾了一个圈,然后把投票纸放回信封里,叠好信封,最后投入投票箱。这是他作为中国法官,中国人,所做的一切。当最后的票数为5比5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紧张了,其中也包括梅汝傲。当最后从主法官口中念出“YES”的时候,梅汝傲胜利了,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如释重负。

“我只能说,我尽力了。”这是本片最后梅汝傲说的一句话。

我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不错,特别是在军事法庭里的戏,那种刷的声音,很有震撼力。那几个日本演员,真的演的很好,坐在我旁边的几位老人家,都说他们像真人。松哥演当然一个字形容“棒”。几乎全部的英文台词,虽然我听不懂讲什么(当然,下面有中文翻译),但是能听的出,松哥花了很大的时间在这方面。不过唯一的缺憾就是,里面松哥只有的几句中文,是用的配音,配音人的声音,本人不敢恭维。

东京审判个人觉得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果对那段历史不了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但是有不足的就是,内容还不够多,可能因为时间关系,很多东西,只能走马观花,不能把东京审判全部呈现在大家面前。《东京审判》无法承受之重:对日本右翼说“不”…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不可忽视的篇章: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开庭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终身监禁,东乡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其3人或病死或发疯),史称“东京审判”。时隔60年后,青年导演高群书将此事件搬上荧幕,《东京审判》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话题。

从整体来看,《东京审判》是部大历史小架构的影片。影片以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位日本战犯艰难的审判过程为大背景,重现各国法官和检察官等国际法律人士经过漫长的努力、权衡后将东条英机等7名日本二战元凶送上绞刑架上的历史,由此构成了影片的主线,贯穿始终。同时,影片隐去了远东大审判时世界波澜壮阔的政治风云际会,缺少时代的宏图壮卷,将故事仅仅设定在法庭、会议室、酒店、芳子家等有限的空间展开,重中之重的法庭对峙与辩论虽然有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震憾效果,但运镜比较单一,反复采用淡出淡入的切换。

在剧情的设计上,影片穿插了《大公报》记者肖南和日本姑娘和田芳子、日本青年北野雄一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构成了影片的辅线,通过各个人物最终的命运,完成对政治战争的诘问与反思。山口正夫的妹妹山口缨子响应政府号召从军服务却成了日本侵华军人泄欲的工具,北野雄一的弟弟本来是一个纯洁的小孩却变成了杀人魔王,山口正夫战后人性复现自杀未遂却死于日本民族激进分子枪下,战争令和田芳子为情所困最终死在喜爱自己的人的枪下,所有这些将战争对平民百姓的戕害和对社会的荼毒表现得极为透彻。

不过,对于《东京审判》这样一部带有强烈民族色彩和浓厚政治话题的影片来说,从人文思想作出分析显然不如挖掘与影片相关的现实和历史更具有价值。

首先,影片辅线中的数个人物具有现实的象征意义。他们看似与常人无异,实则可看作是当今日本国内多种对华势力(团体、派别)的代表。谢君豪饰演的日本愤青北野雄一充满着对中华民族的仇恨,大和民族狭隘的怒火甚至让他丧失了起码的理智与人性,这与当今在日本国内兴风作浪、煽动仇华情绪、散布反华论调的“大日本诚流社”、“大日本同志会”、“日本关东军”、“防共挺身队”、“忧志会”等右翼团体的所作所为血脉相承。曾志伟扮演的山口正夫是一个战后返回日本的参战军人,目睹并亲身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平民的屠杀,战争消烟渐渐散去后未泯灭的人性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反思自己的罪行和错误,甚至面对中国人下跪谢罪,此类人因反省战争而对中国人有负罪心态,因而在后来致力于中日友好,成为当今对华友好派别的一部分。酒店中的女店员是世代期求中日友好、排斥和远离政治战争的日本人民的代表,他们同样受着极端右翼分子的误导与威胁。

观影前后,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远东大审判”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民族半个世纪抗击日本侵略的总结陈词,对于这么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题材为什么直到今日得以以光影的形式呈现呢?仔细分析,《东京审判》实际上是中日关系发展现状的一种影视化的历史诉求。

回顾逝去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并没有出现以影视形式再现这一题材的时机与需求。新中国成立之后,与社会主义改造、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农村联产承包、国企改革等国内大势对应的是中日民间交流的不断加强、中日正式建交、中日关系良势发展、高层互访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在抗日题材的影视方面基本上延承的是政治意识主导下的样板戏:“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等。即使是近些年“意识形态之手”放松了对艺术创造的政治管束后,中国电影人关注的依然是诸如《太行山》之类的抗日战争本身的题材,对于“东京审判”这样具有历史定论定性的题材一直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小泉内阁的上台,日本保守右翼势力日益猖獗。从日本政府炒作停止向中国经援,挑起与中国东海石油之争,到日本高官散布中国威胁论,呼应美国反对欧盟对华武器解禁;从日本给予李登辉入境签证到日美发表联合声明“协防台湾”;从日本政府接管钓鱼岛灯塔,到政府审定的美化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与慰安妇的存在之教科书出炉;从日本官员散布中日战争是“由于中国挑衅”而爆发的论调,到日本众议院通过执政党提出的“战后60周年决议”,公然将“殖民统治”和“侵略行为”词句删除;这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恶意挑衅,为中日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在中华大地上从民间到官方有了再一次需要让日本人正视那段侵华历史的心理情绪与需求。于是,针对日本官员公然否定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之公正性的电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所以说,《东京审判》无疑是顺应大势和满足民族内心渴望的时代作品。导演为此也将重点放在审判本身,通过对国际检察团与日本战犯及其律师团针锋相对的辩论的影视化还原,以铁一般的证据证明远东大审判结果的合理性和历史真相的不容否认性。不难看出,当代日本右翼势力所持的论据与六十年前日本战犯与律师团的言词大同小异,在影片中驳倒后者也就是在现实中对前者的有力批驳。

《东京审判》以审判战犯为核心和基础,最终将立足点放在了日本政要与“靖国神社”这一现实关系之上。影片最后以字幕的形式交待了“东京审判”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于日本战犯的种种“处理结果”,清清楚楚道出了将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灵位移到靖国神社的事实。很显然,这是对小泉不顾中国反对一次又一次地参拜“靖国神社”的回击:历史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东条英机等人是发动侵华战争的元凶,是杀害中国平民的罪人,作为政府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自然是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狂妄举动。

不论是导演身负重债拍片的义举,还是影片所承载着的民族意愿,不论影片本身激情四溅的法庭论战,还是影片再现无法忘却历史的艺术价值,《东京审判》都是一部值得让观众送上掌声的电影。但是,对于那段沉痛的历史来说,仅仅靠《东京审判》这样的影片是远远不能承载的,它(们)远远不能真正让大和民族认清历史的真相,远远不能让大和民族反思过往的淘天罪行。

今年5月2日,日本《朝日新闻》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日本人不知道东京审判的内容;在20岁至30岁这一年龄层,10人中只有1人知道;有17%受访者根本没听说过东京审判。这是多么令中国百姓惊愕的结果,这又是多么令中国人民沮丧的现实?在我们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痕,却在伤痛制造者的后代们中间是那么的无足轻重?日本人对于侵华历史的冷漠从重可见一斑。对于连“东京审判”都不知道的日本民众,一部名为《东京审判》的电影又怎么会让其正视过往的历史?又怎么能让其相信远东大审判的公正性呢?

再看看当前小泉对华的强硬政策,如果说以前选择8月13号或17号参拜“靖国神社”还算有所顾及的话,那么今年一意孤行地提前于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完全是对受害国赤裸裸的蔑视与挑衅。在中日两国关系陷入建交以来的最低谷时,我们怎能企求用一部电影去换回日本人正视历史的态度呢?以何种态度何种理念对待日本这样一个为“耻感文化”所误导的近邻,也是每个中国人在看完《东京审判》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审视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大陆学生和数位台湾学生留学日本,在历史课上,日本教员提出了甲午战争的合理性,数位台湾学生沉默不言,大陆学生却与教员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并怒而出走,自此再也不上历史课,谁料学期末考试,数位台湾学生成绩都不合格,大陆学生却顺利通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人自卑、变态、欺软怕硬的心理。除此之外,相信大家都还能清楚地记得小泉在2005年5月9日世界各国政要参加的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上紧跟美国总统布什时的奴才嘴脸。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名著《菊与刀》中深入分析了日本民族的精致心灵和侵略意识两大特征。事实上,臣服强者欺凌弱者同样是大和民族的本性。大唐盛世时期,日本人谦虚向中国学习,敬大唐如师长;20世纪美国主宰地球成为“世界的警察”,日本人唯美是从,甘作小弟。即便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主战场在中国,战后(乃至今天)相当部分日本人如《东京审判》中醉酒的两个日本军人挑衅梅汝时所言:“支那猪,我们是被美国打败的,不是你们中国!”

如今的日本政坛已是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中国人民要捍卫民族尊严,让日本人真正承认、彻底反思侵华历史,唯一的方法就是将自己塑造成象美国一样的国际巨人。因为,唯有强者才能让日本低头并屈服。如何成为国际巨人,伟人早已告诉我们唯一的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

谢晋老先生认为:《东京审判》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的确如此。《东京审判》关乎的是一段中华民族不可也无法忘却的记忆,是每个中国人必须牢记的历史。但是,电影无法承受历史与现实之重,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们更应该清楚怎样才能阻止历史悲剧重演!

东京审判读后感 范文三:

使我能得见此片。片子结构紧凑,情节曲张有度,伴随着富有吸引力的画外音,将我们带到那个错综复杂的时刻。 影片以日本遭受原子弹袭击为开始(心里暗爽),便很快进入了一个小高潮,梅法官和肖南外出是遇到两个喝醉酒的前日本军人,他们不停的叫嚣着,“是美国人打败了我们”“支那猪滚出我们的国家”,并向手拿枪支的司机挑衅,被忍无可忍的司机当场击毙,这只是一个开端,却非常巧妙的揭示了当时问题的复杂。日本军人和民众对中国的蔑视和敌视必然会给审判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何况我们的检查组只有几个人。 果然,在随后的发展中,日本的庞大的辩护律师团发出了挑衅,置疑远东国际法庭法官的合法性,要求在美利坚合众国的最高法院进行审理,如此的无视国际法则,即使美国庭长都无法容忍,勃然大怒,援引盟国最高指示强行压制了日本的气焰。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法官们马上又面临了又一块硬骨头,被告席上的日本战犯拒绝认罪,或装疯卖傻(火大的很),或一言不发,或强词夺理,丫丫的,这些家伙要是坐在我面前,我非有枪毙了他们,没枪掐死他们不可。幸好我们的检查官和大律师皆百战精英,以确凿的证据,犀利的言辞,灵活的语术将这些粪坑里的石头一一砸碎,看着他们低下昂起的头颅,着实大快人心。 那个环境轻松的小酒馆,那个极端困惑迷茫的北野雄一,那个喊着“狗日的日本鬼子”的和田正夫,那个倒在枪口下却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千叶,以及那个和田正夫杀掉的从未出现的北野弘二,让人愤怒,让人思索,让人感慨,让人悲凉。 进入判决阶段,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一句极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来”,浓重的压抑,激昂的斗志充斥了荧屏,一个砰然摔碎的水杯,一个不大的投票箱,紧紧揪住了我的心。尽管早已经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NO”“NO”“YES”“NO”“NO”“YES”“NO”,我的心已经开始发凉了,失望,不,绝望已经开始浮现于眼前,11个法官如果按这个频率出现,中国将没有任何的机会,“YES”“YES”“YES”“YES”,MY GOD!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有一刻我会喜欢这GNY的英语。漫天的乌云突然消散了,心里别提多敞亮了,真有拨云见日,花开月明之感。痛快! 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些名字: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广田弘毅、东条英机、武藤章、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记住并永远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警示我们,警示后人。 而今,这些曾经给中国人民,给亚洲人民造成深重苦难,巨大损失的恶魔们却被供奉到了日本的靖国神社,供其朝拜,这种公然给战争罪犯招魂的行径是对正义的亵渎,公理的践踏,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警惕那曾经肆虐在我们家园的野兽再次回魂,危害世人。老少爷们们,鼓起勇气,澎湃血液,随时准备给那些野兽以致命的一击吧!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八

母亲我爱你的主题作文

在一个六月份的一天,因为天气太热,我白天多吃了一些雪糕。到了晚上我一阵呕吐,妈妈听见了立刻跑到我的房间,问:'儿子你怎么了?“我头疼难受。妈妈立刻跑到客厅去哪体温计,放到我的腋下,等了五分钟,一看,呀!三十九度七。

由于爸爸常年不在家家里大大小小的是都有妈妈一个人操劳。妈妈很怕黑,但是为了我妈妈克服了自己的困难二话没说的背起我向医院走去。由于半夜没有车,妈妈背着我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医院,到了医院妈妈又急忙的.给我挂号、输液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当我醒来天已经亮了,妈妈一夜都没有睡。看见我醒了用那双熬红了的双眼紧张的看着我说:'儿子好点了吗,以后可要注意身体呀!”我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几圈终于流了下来。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以后再也不让妈妈担心了。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妈妈我爱你!!

读你作文审题【精选9篇】九

听,是对世界的感知。听,是对人生的观照。听,是对心灵的抚慰。听,是对未知的寻找。请以“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有两种。一种是不被限制的,没有题目,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种叫做自由写作;一种是被限制的,有规定的题目,你必须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写,要套着脚镣跳舞。平时的写作训练,考场上的作文,都属于后一种。写这种作文,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题目展开有效的分析。

分析作文题目,不是“写”,而是“想”。我经常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不是你写不出,而是你想不到。“想”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想到了,才写得出。你不可能写出你想不到的东西,是不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你的思考到位了,表达也就跟着到位了——如果你的语言能力不是太馊的话。

那么,如何分析作文题目呢?下面我讲四个要点,来说明分析题目时的思维活动。为了避免过于抽象,我将主要结合“听”这个话题作文来谈。

第一,分析话题关键词的内涵:“听”是什么?

任何作文题,无论是怎样的命题形式,管他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本质上都是“话题”作文。任何作文,都在围绕着某个核心的话题在谈。能标示这个核心话题的词语,就是我这里所说的“话题关键词”。

审题立意要准确,第一步当然是厘清话题关键词。有的题目中的关键词,词义明确,没有歧义,例如“坚强”、“诚信”、“常识”;有的题目中,关键词语的意思比较隐晦,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显然具有隐喻义,你需要把“春光”这个喻体的本体揪出来。

无论关键词的词义是明确的还是隐晦的,都需要审慎地确定关键词的内涵。作为写作的基本立足点,这个核心概念,显然是需要界定的。即使关键词的词义是明确的,在审题的时候,你仍然需要细心地确定它的内涵。

例如“诚信”,这个词的词义看起来是明确的,但一旦粗心,仍有可能犯错。从词语的基本内涵分析,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和“信”,这两个方面是有区别的——“诚实”是就一个人的自身品德而言,“守信”是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所以如果含含糊糊谈诚实,而不关联到讲信用来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诚实”并不完全等于“诚信”。“诚实”的定义是:一个人的形之于外的言行,与他自己内心的思想具有一致性。据此可知,“诚实”与他人无关,但“守信”必须是与别人有关的。如果你的作文,只是大谈我们要诚实而不要虚伪,就与题意有所偏离了。我可以告诉你,“真小人”也是诚实的,是言行一致的。真小人的特点就是“真”,他一点也不虚伪,他说要翻脸便翻脸,他说不守信就不守信,诚实倒是诚实了,但这是诚信吗?

同样地,如果你只是注意到“信”,也不行。什么是“信”?“信”就是信用,也就是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信”是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定义的。“信”是不是一定是“诚”的呢?不见得。有些奸猾之徒,不诚实坦白,但也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比如一个商人,未必诚实;但他与别人做生意却能守信,因为他知道,守信是值得的,不守信将会导致自身的商业利益的损失和商业机会的流失。

所以,“诚信”这个作文题目中,“诚”“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写这个题目,就得既要写“诚”,也要写“信”。“诚”“信”都要兼顾。

以上是一个粗略的分析。这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作文的审题立意,务必仔细分析话题关键词。

分析话题关键词,就是对自己提问:它是什么?例如:“诚信”是什么?

讲到这里,你应该基本清楚了。现在,我以“听”这个作文题为例,继续阐释。“听”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很幼稚。词典上说得非常清楚:用耳朵接受声音。事实上,不用翻查词典,你也懂得这层意思,这是这个词的本义。但是,如果你写一篇文章,来说明外部世界的物理振动如何通过感觉系统而被人感知,说明人的听觉神经能够对声音产生反应的机理,最后写成了一篇生物神经学论文,其实是不符合要求的。我知道,写这样的文章对我这样的科学盲人是很难的,但对你们来说也并不见得容易。更重要的是,我必须向你正确地指出:这很难能,但并不可贵。你走入死胡同了。你不懂得作文基本上是要谈人生的。

“听”的本义:用耳朵接受声音。这个本义中,你须注意到“听”的对象是声音。这看似没什么,其实很重要。你看到这个作文题,很显然会联想:究竟有哪些声音可听?或许你会想到:一般的声音、特殊的声音。一般的声音,是指物理世界中我们的听觉能够感知到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读书声,车声雷声父母老师的赞扬声或呵斥声;特殊的声音,是指我们的听觉感知不到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抽象的和比喻义的,如正义的呼声、真理的召唤、良心的谴责、爱心的和弦,如此等等。

如果你注意到上述抽象的“声音”,你的立意就可能高出一筹。写一般的声音,你的作文就是一般水平;写特殊的声音,你的作文就是高级水平。让我们再回头看看作文题中的这段话:

“听,是对世界的感知。听,是对人生的观照。听,是对心灵的抚慰。听,是对未知的寻找。”题目中的这段文字,其实是在要求我们更加注意到“听”的引申义而不是它的本义。“听”的引申义有几项,但根据这段文字可以判断,“听”是“接受、听从”,不是“听凭、任凭”的意思。

第二,内涵的确认和具体化:“听”有哪些具体表现?

对关键词进行了界定,但这个界定是抽象的。只有把抽象的界定与具体现象联系起来,抽象的内涵被具体的现象印证或确认,它的意义才能更清晰地浮现出来。

以本题为例,就是对自己提这样一个问题:“听”有哪些具体表现?换句话说,就是问我们自己:存在哪些在具体的场景中的“听”?

一开始,你可能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产生如下联想:

1.属于生活经验的一些生活现象,如:听别人的言语;听音乐;听风声雨声;听雨打芭蕉;听潮起潮落;听老师批评;听同学议论;听街头汽车声……2.属于知识背景的一些与话题相关的零碎的词语,或一些惯听的短语,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闭目塞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道听途说、听从真理的呼唤、夜阑卧听风吹雨、听人劝得一半……

3一些我们在各种场合包括语文学习中了解到的事实,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唐太宗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听取意见、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你的联想,一开始是随机的、混乱的。上面我所设想的,其实已经做了初步的归类。这些联想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思考“听”的内涵,确定自己写作的立意,甚至也为你完成了初步的材料的准备。通过对联想到的这些材料的思考,你对“听”的理解将会变得更加明确。

只有初步联想,是不够的。接下来你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在归类时,还必须思考这类材料可能引发出怎样的观点。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归类:

1.听自然的声音

听风声雨声;听潮起潮落;听雨打芭蕉——可能引发的观点:要聆听自然,感受、领悟自然之美。

2.听人类的声音

(1)听老师批评;听同学议论;听别人的言语(包括邹忌讽齐王纳谏、唐太宗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听取意见,都属于此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人劝得一半——可能引发的观点:要善于听;听应有包容心;他人的意见未必都听得。

(2)听音乐——可能引发的观点:听,是对心灵的抚慰;听的美感、领悟,有益于人生。

(3)听街头汽车声——可能引发的观点: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可能并不是美的;对人类生存可能存在负面作用。

(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充耳不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可能引发的观点:听,不是凭耳朵,而是要用心。

(5)听从真理的呼唤——可能引发的观点:听,必须服从真理,要有理性。

(6)夜阑卧听风吹雨——可能引发的观点:要听内心的声音。

(7)道听途说——可能引发的观点:要善于听,有的声音是不能听的;听,不见得是可靠的。

3.不听闭目塞听——可能引发的观点:不听是有害的和危险的。

有了这个梳理,你不但更加懂得什么是“听”了,还发现了很多的观点。有的观点之间存在矛盾,这有可能刺激你进行更深入、更辩证的思考。然后,在这些观点中,你可以斟酌权衡,择取你最想阐述、最有把握的观点,把它作为文章的中心。

第三,分析原因:为什么要“听”?

为什么要“听”呢?原因在哪里?议论文都是要讨论“为什么”的。

如果你是主张要“听”,无论是听自然的天籁还是人类的声音,无论是听安静的音乐还是听人声的鼎沸,我们都要问:为什么要“听”呢?是什么理由迫使我们必须要“听”?你将怎么来说服我们接受你的观点?

现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哪些理由可能对我们提供支持。我想,至少可以有如下几条

最宏观、也最基本的理由。

1.在生存的意义上,听是必要的。

(1)作为动物的人

人与很多动物,都有听觉器官,这种器官最基本、最原始的作用,是为了摄取信息,来为生存提供支持。

(2)作为社会的人

作为社会的人,听是一种信息的接受,也是一种沟通,有利于扩大我们的利益。邹忌讽齐王纳谏、唐太宗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听取意见,背后都是为了更大的生存利益。

2.在伦理的意义上,听是必要的。

(1)向外的“听”:通过听来强化人类之间的联系,交流思想、加深情感、消除隔膜、表达友善、化解恩怨,都能促进人与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这符合人类的基本伦理。

(2)向内的“听”:倾听灵魂的声音,听从真理与良知的召唤,能促进生命的觉醒,提升生命的意境,具有最根本的伦理意义。

(3)特别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听取社会底层的声音,表现了人类中居于强势地位者的社会良知,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3.在审美的意义上,听是必要的。

人类的审美活动,有一部分表现在听觉方面。对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嘉言妙语的听取与欣赏,使人获得美的愉悦,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

我的这个分析很简单,而且较为宏观,在你实际写作时未必会这样思考,因为你的论点一般不是论述“听”的必要性——这不是你的任务而是哲学家的任务。但是,你需要有意识地这样做,使你的思维宏阔一些高远一些,这能够提高你思考的深刻度。

这并不是说,你的作文就不用讨论“为什么”了。我只是说你的思考未必有上述高度。在议论文中,讨论“为什么”永远是必要的。要围绕你的中心论点来思考“为什么”。假设一下,你已经确定论点,就是“要聆听自然”。接下来,你当然有义务阐述“要聆听自然”的理由,亦即回答“为什么要聆听自然”这一问题。

这样,你可能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想到“为什么要聆听自然”的原因:

1.知识的增进——聆听自然能够使我们直接增加对自然的了解。

2.哲理的领悟——聆听自然可能使我们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哲理的领悟。(只是可能获得;是否真的获得,还要看聆听者自身的态度与领悟力。你可进而提出要有与天地共鸣的敏感,耳中要有一颗善思的心。)

3.美感的获得——聆听自然能够使我们获得美的享受。

4.生命的怡养——聆听自然能够使我们获得身心的安宁和休息。(远离尘嚣,避开尘俗的喧嚷。)

这就形成了若干的分论点。文章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了。当然,上述几个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你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作为中心,用叙述、描写或阐述等手段表现出来即可。

第四,分析行动的原则或策略:怎么“听”才是对的?

通常地,这个步骤被描述为“怎么办”。传统的说法是:一篇议论文,提出问题,定性对象,这叫做“是什么”;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这叫做“为什么”;解决问题,提出方案,这叫做“怎么办”。

“为什么”是议论文必须回答的问题。至于“怎么办”这个问题,在相当数量的议论文中不必回答,至少不必详尽回答。例如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你必须阐明为什么我们要诚信,但不必就怎样才能做到诚信,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要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嘛,老老实实、不负约定就行了嘛,还能怎么着?

不过,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思考“怎么办”或“怎么做才是对的”这个问题了。思考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是有价值的。还是让我们以“听”这个作文题为例来说明。

现在请你思考:怎么听才是对的?

“怎么听才是对的”?这一问题的提出,也就暗示着:并非所有的“听”都是正确的。这一点你不难明白。例如,唯别人的意见是听,不动脑子糊里糊涂听信别人,根据狭隘的自我感觉去听他人的意见,都是愚蠢的,是错误的“听”。

认识到有的“听”是错误的,反过来就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怎样的“听”是正确的。下面我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1.不能唯别人的意见是听——可以得出的结论:“听”必须有主见,有抉择,以我为主。

2.不能不动脑子听信别人——可以得出的结论:“听”必须有思考,有理性,有辨别。

3.不能根据狭隘的自我感觉去听他人的意见——可以得出的结论:“听”必须有胸襟,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听”必须用客观事实验证。

这样,“怎么听才是对的”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实际上,这个步骤,同时也起到了扩展论点、拓深文意的作用。到这一步,你的思考差不多已经成熟了。

第五,骂题式的反向思维:能够不“听”吗?

反向思维是一种否定式思维。但并不是把话题一棍子打死。语文的命题多是经验性命题,这种命题并不是非白即黑,它是有弹性的。这就像白骨精,它是多变的。白骨精一会儿是少女,一会儿是老妇,一会儿是老头;孙悟空打它之前,它是固体,一棒下去,它又成了气体,变成一股青烟飞走了。语文的经验性命题,有时候就像白骨精。“成功是成功之母”,也是对的啊,有些自卑的人,由于受到某次偶然的成功的刺激,越来越兴奋,越来越自信,于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更大的成功,这说明“成功是成功之母”也是对的嘛。

经验性命题是诉诸经验,而不是诉诸严格的逻辑。这为骂题式的反向思维提供了空间。但一旦我们准备骂题,就得慎之又慎。孙悟空是反对白骨精的,白骨精是个命题,孙悟空准备骂题。孙悟空那么厉害,他也性急,主观上是想把白骨精一棍子打死的,但是你知道的,他一共打了三棒。

所以你要仔细研究打死白骨精的棍法,要研究如何去骂题。不要奢望一下子就把话题颠覆。颠覆是要讲方法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非得要“听”呢?能够不“听”吗?

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别一棍子打死!你绝不能说:我们就是不要听,就是要闭目塞听,最好耳朵里再塞上一个耳塞,万事不扰心,多爽!如果你这么说,说明你不是过于愚蠢,就是过于偏激。别里科夫先生的耳朵不是塞上了吗?他因此就万事不扰心了吗?别里科夫把自己装进套子闭目塞听,但这种不“听”能够否定“听”的意义和价值了吗?别里科夫作为希腊文教师,他学习希腊文的时候难道不需要“听”吗?把自己的耳朵塞起来,只能避免“听”的发生,但不能消解“听”的价值。

让我们再次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非得要“听”呢?能够不“听”吗?

是的,并非我们总是非“听”不可。例如流言蜚语,例如说三道四,例如机器的噪音,例如政客的叫嚷,例如专家的扯淡,例如走狗的狂吠。但这些只能证明“听”与“不听”的选择性,而不能证明“听”是无意义的,比方说,我对大家精辟而富于温情的劝诫,那可是不能不“听”的啊。

这就迫使你进一步思考。如果你继续思考下去,则可能想到下面三点。孙悟空打了三棒,这三点也算是三棒。这三棒能够较为有力地证明:“听”是有局限的。请注意——我们不是说“听”一定就是错误的;我们只是说:你们不要以为“听”多么的了不得,我们不能止步于“听”,应该超越“听”。如此而已。

1.就客观事实而言

任何创造,都不是“听”来的。人类中所有的先行者、先知先觉者,都有对“听”的拒绝。

2.就一般事理而言

(1)“听”到的信息未必可靠和真实,言语具有欺骗性,不代表真确的事实,所以不能过于信赖“听”。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

(2)“听”是被动的接受,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主动判断,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仅仅被动地“听”,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

3.就“听”自身的局限性而言

(1)“听”只是接受信息的众多方式之一,是不充分的;而且,不正确的“听”,反而干扰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走你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即属此例)。

(2)即使是真确的知识,单有“听”也是无法充分掌握、消化和内化的。止步于“听”的学习不是正确的学习,实践才是知识和真理的标准。

(3)即使是正确的意见,是否真的被“听”了,不能用“听”来证明,而要用行动和效果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