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叙事 >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精选3篇】

小编: 北巷以北

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精选3篇】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精选3篇】一

暮春时节,我在卧室里背书,昏昏欲睡的我,仍然强撑着。然而,这眼皮仿佛有千斤重,闭上眼睛进入梦乡可能是分分钟的事儿。与此同时,我的嘴里还念叨着一首新学的古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渐渐地,眼前的景物越来越模糊,我抵制不住梦的诱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待我苏醒,揉揉眼睛,发现自己并不在自己的卧室中,而是身处江边。这场景似曾相识,难道是李白与孟浩然的分别之地吗?我摇了摇头,坚定地以为这一切只是梦境罢了。现在,我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捏大腿是不二之选。我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但我的手刚碰到我的腿我就发出了一声惨叫:“啊!”这惨叫声震跑了枝头的鸟儿,可痛也痛过了,该回到现实了吧!我张开双手,准备迎接天旋地转的感觉。

  许久过后,我并没迎来那种感觉,却迎来了一句话:“太白兄,怎么了?”听到这句话,我张开紧闭的眼睛,瞅了瞅那个发出声音的兄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公元727年的孟浩然先生竟活生生地坐在我的面前,那我岂不是李白?“Oh,myGod!”我一阵激动,一不小心将现代语说了出来。“此话怎讲?”孟浩然一脸茫然。

  为了不辱李白的名声,我圆滑地撒了一个谎:“就是表达心情的意思啊,浩然兄就此离别,小弟伤感万分,所以口出此言。”

  说完后,我俩一阵沉默,两人看似在赏景,却从江水中“赏”出了离别之情。

  就这么想着喝着,孟浩然的酒杯见了底。作为幼弟的我,连忙拂过袖口,为孟浩然酙酒。不想酒瓶口一抖,酒水洒在孟浩然衣服上,我失声叫了起来:“哎呀妈呀!”孟浩然停下擦衣服的动作,扭头问我:“此话又是何意?”我连忙为他解答:“这是一种情绪,抒发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你的歉意。”“哦。”孟浩然若有所思。

  狂饮酒后,孟浩然向我告别,我也不丢李白的脸,“写”下了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完后,我还不忘坑王维一把,顺口吟下《送元二使安西》,让以后的王维没诗可写。李白啊!我可给你挣够了颜面,而孟浩然则欣然接受了我亲笔书写的诗。

  孟浩然走远了,我突然昏迷了。醒来后,我发现我在自己的房间里,手里抓着那张写了诗的纸……

  回到现实后的第二天,正是学长学姐们的毕业季,而我的耳朵整天就听到一些“myGod”“哎呀妈呀”之类的话,连古代的一些离别的古诗词也出现了这些字眼。然而最好笑的是《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并不是王维,而是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精选3篇】二

我不想说太多感恩的话,那是说不完的。

妈妈,你不用歉疚,不用歉疚没有给我准备早饭。你总说,别的孩子都吃了妈妈准备的早饭上学,而我却要自己去学校买来吃,你觉得很歉疚。没关系的,是我自己不想早起床,来不及吃早饭。可是你知道么,我那么说,是不想你也像我一样清晨就起床,是想让你多睡一会儿。妈妈,你知道么?

妈妈,不要责怪我,责怪我冬天穿的太少。你总说,那么远的路……没关系的,我不怕冷。可是你知道么,每天在路上,风吹着我的脸庞,我都在想,这么冷的天,妈妈又怕冷,这风吹在妈妈脸上,该是多么疼啊?妈妈,你知道么?

妈妈,你不用心疼我,心疼我每天都要自己骑车上学。你总说,别的孩子都有家长接送,别的孩子冬天都不骑车了。妈妈是因为眼睛不好才不学开车的。其实,我也不想妈妈学开车,我怕这太危险。没关系的,一个人上学也很好,一个人上学就不会辛苦你们了——你们已经很辛苦了。可是你知道么,每次我看到你滴眼药水,我心里都很难过,我不想任何不幸发生在你的身上。

爸爸妈妈,我喜欢和你们在一起。我有时候真想,我们三个都突然消失,丢下这个世界,去了时光的终点。那儿没有喧嚣,没有匆匆,没有离别,只有我们三个。我们也不要管是么生死的轮回,就在那个地方,一直走下去,直到岁月都老了。

妈妈,我想让自己更强,这样我就可以保护你们了。

妈妈,从前我总想去很远的地方,可是你们怎么办呢?那好吧,我不再去很远的地方。我就守在你们身旁。

妈妈,我一直觉得你们是我的骄傲。可是你知道么,我也想成为你们的骄傲。

妈妈,抱歉,我能做的只有那么多,可是你知道么,我愿意把最好的给你们。

妈妈,不要对我说谢谢,这是我愿意做的事。

李白独坐敬亭山赏析【精选3篇】三

《望天门山》译文及赏析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望天门山》译文及赏析。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鉴赏

这首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 “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艺术特色

“望”字统领全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山水互为映衬

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 “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