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续写改写 >

马克吐温认为,创新需要的作文【精选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马克吐温认为,创新需要的作文【精选3篇】一

  仪式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不同仪式举行的那一刻,我们也被不同的气氛感染着,强制启动心中的情感,或喜悦、或激动、或悲伤……潜在的隐形的情感借“仪式”变成了现实的可能。

  前不久热映的电影《小王子》中狐狸和小王子有一段经典对话: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仪式”建立起了人们身外世界与心中世界之间的联系,通过“仪式”给个体强烈的自我暗示,赋予了寻常日子不寻常的意义,使个体的某个日子不一样,而这个不一样的日子又使个体相对于群体变得独一无二,或相对于过去的自己变得面貌一新。

  谈论“仪式”就会涉及深层次的心理哲学的问题:物质和精神,到底何者是第一位的?于是便有了唯物和唯心的对立,这两个似乎不可调和的派系,争论了几千年,从希腊学院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定论。现在更多人接受的观点是“物质和精神并非对立的,它们不过是世界模型的两个端点”。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明在《传习录》中将两个端点链接的过程归纳为“身、心、意、知、物”,暂且不谈“身”这个本体,“心”和“物”之间还有“意”和“知”。“意”属于观念的范畴,“知”从属文化的范畴。许多传承数千年的政治、生活礼仪,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观念(意识),也是带有浓浓中国风的民族文化符号。所以观念和文化共同构成了“仪式”的本源。

  古代父母通过总角、束发、及笄(女子)、弱冠(男子)这些大小不等的“仪式”,完成了子女从儿童成长到青少年最终成人的教育轨迹。通过“仪式”在观念和文化层面上强化暗示子女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将父母期许的心理元素外化为子女的实际行动。

  “仪式”究竟能收到什么效果?我在儿子五岁生日的时候,做了一个测验。首先要强调仪式并不是突发的,而是有计划的。我提前一个月反复给儿子灌输观念,“五岁”意味着是“大孩子”了,“大孩子”的标准是要单独睡觉、更独立、更自律……在五岁生日前一天,我们将儿子的卧室进行了重新装饰,以焕然一新的地中海风格迎接这个特殊的生日,然后在生日当天举行了一个Party,正式宣布儿子已经跨入“大孩子”行列。这个仪式结束后,儿子不负所望,顺利养成了单独睡觉的习惯,一段时间后因为自律表现好升任了小班长。

  看来,“仪式”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广而告之,强化某种行为的神圣性或某种活动的重要性,更重要的影响在于它能内化人们的理性精神和品质。尤其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藉由仪式表达正能量的观念和文化,使受教者的精神品质朝着真、善、美、有趣、心胸开阔的方向发展。人需要仪式,需要仪式带来的仪式感。

马克吐温认为,创新需要的作文【精选3篇】二

  地球,这个孕育着众多生命的星球,这个人类生命的摇篮,这位可敬的人类的母亲——就要因我们人类的种种恶行而覆灭在茫茫宇宙了!但她不能看着自己因被人类毫无节制的使用自然资源而走向生命的尽头,因为那代表着她的子孙:人类,也将濒临灭亡的归途!于是,她唯有用灾难来警醒人们,要好好珍惜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难道我们能说不是吗?事实摆在眼前:汶川大地震,这是地球给我们的一个警告。师的,我们有给灾区人民带去爱与光明,但我们曾想过,是谁导致这场灾难的发生吗?是人类自己!过度开采矿资源,毫无节制的使用水电,滥伐林木……难道这些人人得而诛之的可恨行径不是人类一手做出来的吗?经过一场场的灾难后,人类有好好地反思自己的罪行吗?不,没有!人们反而更得寸进尺:汽车污染,工业废水……一切的灾难都是人类应得的报应!人类在自取灭亡!

  正因为我们没有及时反省,没有及时的保护好地球,所以她才会接二连三的警醒我们人类:西南部干旱,玉树大地震;这些就是他们所种出来的恶果。

  我们需要地球上的一切,动物,植物,雨露……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的存在,地球尽心尽力的为我们献出她的一切,但人类却愚不可及地只会伸手向她索取这一切!

  地球也同样需要我们,你们知道吗?保护,关怀,爱心……她不是个不死之躯,世上没有什么是会永远存在的。少扔点垃圾,少滥用水电,这些并不是我们望尘莫及的,这些我们都能做得到。只做一点举手之劳就能保护我们的地球,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真诚的希望人类能够早日觉醒起来,明白这样一个简单而浅显的道理:我们需要地球,地球同样需要我们!

马克吐温认为,创新需要的作文【精选3篇】三

  我总是以为人要活出自己的个性!

  曾听当医生的父亲说每个人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样的。听完父亲的话便有一个想法深深地扎进我心中:既然如此,何不潇洒过一生呢?这便是现在人们口中的“个性”。

  真正在心中烙下“个性”二字是源于一个人——韩寒。他是我的“个性史”

  上的鼻祖。从他17岁“弃学从文”开始。

  可以说,很少有人有如此大的勇气站出来与中国教育体制相抗衡。他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尽管对中国教育体制不满的人不占少数且学生居多,他们自认为身受“毒害”却也宁愿在其中被“毒死”,他们只是畏缩在角落。这时,韩寒挺身而出,便成了青少年的偶像,随之涌现大批“愤青”。

  我倒并不认同韩寒的观点也不认同他的才华,我认同的是他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这才是他的“个性”。对教育的不满,对社会的批判,我以为这是谁都具备的“个性”。每一个莘莘学子在受教育阶段都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叛逆思想,产生反感的情绪。

  然而,毅然决然地离开课本,离开课堂是他真正的“个性”表现。他把我们仅仅停留在思想上的束缚化为现实,寻找自由,寻找属于他的世界!韩寒只是一个急切需要自由的人,这一点从他后来投入巨资玩赛车又可以体现出。我相信,他一定是被赛场上奔驰的速度和“隆隆”的马达声吸引。一架赛车只有一个驾驶者,这是一种独领风骚的满足感。我认为这是他对自由更高的追求。

  “个性”不一定要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平凡的我们也可以“个性”地生活。

  在厦门鼓浪屿岛上我发现了这样一家个性的店——张三疯奶茶铺。一听名字就觉得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店吧。

  老板是三个年轻男子,我想这就是“张三疯”啦。店铺虽小但是装潢很精致,体面。从与他们简短的交谈中我感觉到他们是三个“乐活”男孩。他们简单、自然,努力地生活。这也是对“个性”的另一番诠释吧!

  我想“个性”已经超越“另类”这一层含义,而与我们的生活画上了等号。

  活出个性,不正是我们心中所追寻的吗?